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全球返祖,我重塑神话时代> 第125章 楼的前世今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 楼的前世今生(1 / 2)

风雨飘摇楼的顶层,哪怕是苏欢都没有上来过,这是风雨飘摇楼的禁忌之地,据传风雨飘摇楼的至高典藏,全在此处。

顶楼的房间并不大。

这里有一案,一椅,一个香炉,一块牌位,牌位上写着,“先师吕道子之灵位”,旁边放着吕道子的人物传记,还有一些书籍。

苏欢一眼便认出了,牌位上的字迹,是老爷子写的。

众所周知。

史家是由众姓组成。

并非单一姓氏所掌权。

据说那众姓氏的先祖,大都在早先的朝廷上,担任过史官,或着有巨大贡献的“史书”。

要说那众姓。

当要数三大姓,吕姓、太史姓、司马姓,尤为显著。

吕道子是史家三大姓,除了司马、太史二姓外的,另外一姓的吕姓,史家吕姓之人,据说是撰写“吕氏春秋”吕不韦的后人。

吕道子原名吕史子,本是史家苏家主,前前任的家主。

虽身为史家家主,但他却极喜欢学道,不顾所有人反对,义无反顾的入了道教,成为了一个道士,并把名字中的史字,改成了道字。

他所在道教门庭并不大,是一个简陋的小道观,名曰一清观。

吕道子此举,惹得史家大怒,家谱抹其名,废其位,将其逐出了史家,而史家则另立家主,从三大姓,另外二姓中,择一人做家主。

那人名叫太史师。

如此便相安无事了几年。

一日,吕道子于山中闭关悟道归来,发现一清观门庭竟然被血洗了。

除了他,一清观被满门被屠戮殆尽,罪魁祸首,就是太史师。

如此变故,致使吕道子道心不稳,几欲癫狂,好在其才情非凡,于走火入魔的刹那,守住了本心。

他就地盘坐于血水中悟道。

足足三个月。

那一夜,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他于风雨中起身,就在他起身的瞬间,一清观上空的雨停了,风止了。

他一把火烧了一清观,天上依旧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可那一清观,却燃起了熊熊大火。

火焰熄灭后,一清观与那横尸也化作灰烬,从此一清观于道教门庭中除名。

三个月的不吃不喝,使吕道子瘦骨嶙峋,道袍破烂,披头散发,他于苍茫大地上行走,走到了一栋在风雨中飘摇的楼前,驻足。

至此后,风雨飘摇楼的名字,便逐渐于江湖中响起。

一日,声势浩大的风雨飘摇楼群众,将史家围了个水泄不通,太史师生生的被逼自尽身亡,而吕道子自始至终,不曾露面。

史称史家之围。

史家三大姓,之所以说是史家举足轻重的存在,是因为三大姓掌握了史家的经济命脉。

在以前,封建王朝的时候,史家子弟大都出仕,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之家,也是书香门第的大家族。

但史家太大了,只凭俸禄是养活不了那么多人的,久而久之,史家在暗中培养了一个势力,称为史影。

史影是史家的敛财机构。

如同史家的影子,只存在暗中,为明面上不屑掺和铜臭味,书香门第的史家供给。

而史影,便是由三大姓掌握着,那个时候钱财与功名比较,简直如粪土,不值一提。

但在近代,所谓笑贫不笑娼,掌握着史家经济命脉的三大姓,就变的举足轻重了。

史家在明,史影在暗,也因为有了史影的存在,史家表面上依旧显得独立于世俗之外,是超然世外的大家族。

史影当年被吕道子吞下了,也以此扼住了史家的咽喉,又以种种手段,逼死了当年的史家家主,太史师。

所以。

风雨飘摇楼便取代史影,成为了史家暗中的敛财机构,是史家这个庞然大物的供给所在。

只是以前的史影是依附史家而存,可以说是史家的旁系或者外门。

但风雨飘摇楼,可不是依附史家而存的附着物了,它与史家是相辅相成的存在,甚至可以与史家分庭抗礼。

因为,史家上一任家主苏家主,便是吕道子威压三大姓,力排众议,安排其任位的。

而苏姓本就是史家其他姓之一。

后来苏家主任家主位。

史家苏姓,隐隐发展成,可以与吕、太史、司马三大姓,分庭抗礼的第四大姓。

而老爷子的祖辈,也是出自史家苏姓一脉,只是后来不知为何脱离出了史家,再后来落魄了。

也因如此,孤苦无依的老爷子,才会被吕道子收入门庭。

看到这里。

苏欢才明白了,风雨飘摇楼与史家竟是这般的关系,而苏欢也知道了。

史家上一任家主苏家主,与老爷子竟是师兄弟关系,老爷子与苏家主都师承吕道子。

只不过,老爷子要大苏家主很多,老爷子是吕道子的大弟子,苏家主则是吕道子晚年收的一个弟子,也是最小的弟子,而小徒弟一般都很受师父的疼爱。

是以,吕道子让苏家主任了史家家主之位,老爷子接替风雨飘摇楼成为了楼主,师兄弟二人相互扶持,保下史家基业,久盛不衰。

吕道子追根溯源,毕竟是史家子弟,保史家当为己任,逼死太史师只是诛杀罪魁祸首,从收老爷子为大弟子时起,恐怕都在为后面布局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