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幸福去吧,你穿的至少是新毛衣,我今年穿的还是旧毛衣呢。”
炕上盘腿低头看书的赵二虎,忍不住开口嘟囔了一句。
他体魄比赵大龙还壮实,最近身高又涨了。
明明过年才十七,个头就已经长到一八一了。
而且体格子又宽又厚。
完美的继承了姥爷家那边的基因。
大舅,二舅标准的体格就是,肩膀宽的左右来回得打的!
“就你话多。”
赵大龙朝着赵二虎屁股上踹了一脚。
十分不情愿的伸手,拿来了小妹妹递过来的红色毛衣。
“粗鲁。”
赵二虎虽然长的人高马大,但可能是小时候被自家大哥欺负的太惨了。
从小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默默忍受。
如今也只敢轻轻回了一句,便继续看书。
他低着头,一双大手捧着小小的十六开书册,轻轻翻动书页。
别看二虎长的壮,但他是个超爱学习的。
属于村子里的知识型青年。
赵大龙这边刚换好衣服,第一拨拜年的亲戚就到了。
是大爷带着几个儿女过来。
早年自家父亲承担着赡养爷爷奶奶的任务。
大爷家的那位管家的女人,和奶奶矛盾很深。
所以爷爷奶奶,其实都是在他家安享晚年的。
后面就算爷爷奶奶都走了,家里的亲戚也都养成了习惯。
年后都愿意来他家聚一聚。
顺便也会拿一些米面粮油这些。
最近这几年家家日子都好起来了些,都是带的水果和礼品啥的。
赵大龙穿上红毛衣以后,开始被迫营业。
之后又过了一会儿,二大爷也带着一家老小过来了。
人多了就热闹了。
男人聚在一块聊天,女人聚到一块做饭唠家常。
东家常西家短的。
同辈的人里,二大爷家的一双儿女最愿意说。
赵大龙乐得当一个透明人。
捧着一把瓜子,抱着自家小妹当起了吃瓜群众。
一直到自家二大爷忽然看向蔫头巴脑的自己。
往年那种秀优越的感觉又上来了。
他端着茶杯忽然询问起赵大龙:“大龙啊,我听说你没考上大学,又回来种地了。”
“现在种地其实不如去外面打工。”
“你看我家赵华,在果蔬批发市场上班,一个月不少挣,比种地强多了。”
赵大龙张了张嘴,而后目光看向自家老爹。
不是,我啥时候回家种地来了。
看大爷和二大爷,包括大家的眼神,好象都不知道我去修造厂的事情啊。
二大爷一家不知道情有可原,毕竟人家在县城里面住着。
但大爷一家可就在镇上生活。
这赶个集都能碰到。
赵大龙心里非常无奈。
果然这两口子的嘴一如既往的严。
“我就说读书没用吧,白白浪费那么多年。”旁边赵华扬着下巴开口说,“堂弟,当初你去老姑家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事儿不行。”
“人家老姑都嫁出去了,你还去添乱,这下子书也没念好,老姑这脸面不是丢没了。”
赵大龙回头瞥了瘦了嘎吉的堂哥一眼。
你丫的,还是对当年老姑让我去,没让你去耿耿于怀是吧!
当年二大爷知道自己去了呼市以后。
特意给老姑写了封信,想让赵华也过去。
赵大龙还看过那封信呢。
那家伙写的真是情真意切。
可最后还是被老姑无情拒绝了。
她家二哥的嘴脸,做妹妹的再清楚不过。
父母养老这事儿都能传到老三家里去,老姑是很不喜欢二大爷的。
从小也没少跟对方吵架。
结果或许就因为这事儿,赵华这次应该是逮到机会了。
“我觉得堂哥和二大爷对我可能有些误会吧。”赵大龙刚想开口解释。
大爷赵长海率先坐不住了,他有些怕两边吵起来,赶紧开口说:“行了行了,大过年的说这些干啥。”
“老二,我看你过来,大包小包的,这都给老三家带点啥呀。”
“一箱子五粮液,一箱子南方碧螺春茶。”二大爷同款式下巴微扬,“这茶是一个南方的朋友带过来的,一会儿可以尝一尝。”
“剩下的大包小包的都是穿剩下的旧衣服。”
“老三还有大龙二虎,以后种地干活啥的能穿。”
二大爷说完,还一副说教姿态看向赵大龙:“可别说你二大爷不关心你啊,知道你回来以后,我和你二娘收拾了好久,才找到合适你们的衣服呢。”
赵大龙无语。
包裹里的衣服真当他没瞥见傻样么。
大过年的不想怼你而已。
“对了淑萍,你家孩子既然都回来了,没想着给他找个对象啥的么。”说话的是二娘白翠。
正在炕沿边上扒蒜的张淑萍一愣,她好象还真忘了给自家孩子找媳妇儿这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