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帝王串串烧> 第18章 巅峰下的隐患:关羽北伐与“螳螂捕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巅峰下的隐患:关羽北伐与“螳螂捕蝉”(1 / 1)

时间进入公元219年,这是刘备集团的高光之年。年中,刘备在汉中艰难战胜曹操,自立为汉中王,集团事业如日中天。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形成了“汉中王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前将军关羽率荆州之军向宛洛”的东西并进态势。

此时,坐镇荆州分公司的ceo关羽,看到大哥在西线取得巨大成功,内心建功立业的渴望被点燃。他决定启动“北伐项目”,向曹仁镇守的樊城发起猛攻,以期打开北上通道,“威震华夏”。

关羽,作为集团的联合创始人、首席市场官(o)兼荆州分公司总经理,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率领的荆州军团战斗力极强,初期进展异常顺利:

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吓得曹操甚至一度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关羽的个人业绩和声望达到了顶峰。

然而,在这辉煌的业绩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关羽此人,能力超群,但性格上有致命缺陷:刚而自矜(骄傲自负,刚愎自用)。他几乎把集团内外、盟友对手都得罪了一遍。

更重要的是,他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北方的“市场开拓”上,却严重忽略了后方供应链的安全和最重要的潜在竞争对手——东吴公司。

此时,东吴的ceo孙权,对关羽的态度已经从“盟友”变成了“心腹大患”。他看到关羽北伐进展神速,担心其一旦彻底击败曹仁,实力会变得过于强大,下一步就可能威胁到自己的江东市场。同时,他对刘备集团长期“借”荆州不还早已心怀不满。

于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悄然布下。

关羽的业绩越突出,他在前方陷得就越深,留给后方东吴的破绽也就越大。一场针对荆州分公司的致命偷袭,已进入倒计时。

李世民(扼腕叹息):“关云长勇则勇矣,然刚而自矜,不通人情世故。为将者,岂能如此轻慢盟友,苛责同僚?他这哪里是在打仗,分明是把自己放在了火上烤!只盯着前面的功劳,却忘了身后的退路,此乃兵家大忌!”

联盟的背刺:吕蒙的“白衣渡江”

当关羽在樊城前线与曹仁、徐晃等曹魏将领苦苦鏖战,陷入胶着之时,东吴的“白衣渡江”计划正式启动。这个计划的操盘手,是接替鲁肃的东集团新任ceo(西部战区总裁)——吕蒙。

吕蒙深知关羽的厉害,他采取了极其高明的“麻痹战术”与“精准斩首”相结合的策略。

第一步:装病示弱,麻痹对手。

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重,要回建业养病。路过芜湖时,他与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干部陆逊会面,密授机宜。回到建业后,他故意深居简出,营造自己确实病入膏肓的假象。孙权也公开发布调令,让一个“病号”离开前线,合情合理。

关羽素来轻视吕蒙(曾嘲笑他“吴下阿蒙”),得知此消息后,果然中计,认为东吴方面暂时不会构成威胁,于是将防备东吴的兵力更多地调往樊城前线。这使得荆州后方的防御更加空虚。

第二步:启用新人,释放烟雾。

孙权按照计划,任命资历尚浅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陆逊上任后,立刻给关羽写了一封极其谦卑的信,信中极力吹捧关羽的功绩,称其“小举大克,一何巍巍!”,并表示自己才疏学浅,希望关羽多多指点,东吴永远是他的坚强后盾。

这封信彻底满足了关羽的虚荣心,让他对江东彻底放松了警惕。

第三步:白衣渡江,奇袭后方。

一切准备就绪后,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船舱中,让士兵穿上商人的白衣(伪装成商船队),昼夜兼程,溯江而上。关羽沿江设置的哨所(江防屯候)都被这些“商船”蒙骗,被吴军轻易拔除。吕蒙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兵临荆州腹地。

与此同时,吕蒙展开了强大的“心理战”和“策反工作”。

吕蒙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荆州最重要的两个核心城市——公安和江陵。这意味着,关羽北伐军的整个后勤供应链、指挥中枢和退路,被东吴公司一举“挖断”和“端掉”。

当关羽在前线得知后方失守的消息时,为时已晚。他的军队因为家属都在吕蒙手中(吕蒙善待家属,但士兵已无战心),瞬间士气崩溃,纷纷逃亡。关羽瞬间从“威震华夏”的英雄,变成了进退失据、孤立无援的孤军。

赵匡胤(对谋略表示欣赏):“吕蒙这一手,玩得真高!装病、吹捧、偷袭、攻心,环环相扣。尤其是策反糜芳、士仁,堪称神来之笔。这告诉我们,公司内部团结有多重要!自己后院起火,比任何外部竞争都可怕。关羽败得不冤!”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