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里的灯光异常明亮,甚至有些刺眼。
苏晨静静地坐在那张冰冷的铁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不自觉地紧握着,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在他的面前,摆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热茶。尽管这杯茶看起来很诱人,苏晨却一口都没有喝。他的目光有些游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又似乎只是在逃避对面林晚意的审视。
他对面,林晚意正拿着一支笔,在一份文档上快速地记录着什么,时不时抬起头,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那目光就象是要穿透他的灵魂一般,让苏晨感到浑身不自在。
这种感觉,让苏晨很不舒服。
他觉得自己此时并不象是一个证人,反而更象是一个被审讯的犯人。
他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为什么要面对这样的局面。
“姓名,苏晨。年龄,二十三岁。职业……”林晚意念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他一眼,“节目组道具师?”
“恩。”苏晨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
“毕业院校?”
“南城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专业。”苏晨老老实实地回答。
听到“南城警察学院”这六个字,林晚意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
“警校生?那你为什么没当警察,跑去当道具师了?”她追问道,语气里充满了好奇。
这是她最想不通的地方。
一个拥有如此恐怖专业能力的警校高材生,为什么会去做一份跟专业风马牛不及的工作?
苏晨的眼神,黯淡了一下。
他端起那杯已经有些凉了的茶,喝了一口,才缓缓地说道:“一些……私人原因。”
他不想提那些往事。
那些关于梦想、背叛和失望的过去。
林晚意看出了他眼中的回避,很识趣地没有再追问。
她换了个话题:“好吧,那我们来谈谈正事。关于你在节目里,对李飞做出的那段心理侧写。我需要你,把每一个细节,你观察到的,和你据此推断出的结论,都详细地复述一遍。”
“哦。”苏晨点了点头,开始像背书一样,把他之前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从摩擦裤缝的安抚行为,到视线回避的心虚表现,再到那个致命的踩刹车应激反应。
他讲得很平静,很客观,就象一个机器,在毫无感情地输出数据。
但林晚意听得,却是心惊肉跳。
她自己就是科班出身,对这些理论知识了如指掌。
正因为懂,所以她才更清楚,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瞬息万变的现实场景中,并且做到如此精准的量化分析,有多么困难。
这需要天赋,更需要海量的实战经验。
而眼前这个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你说的这些,我都记录下来了。”林晚意放下笔,身体微微前倾,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苏晨,“现在,我想听听,你没在节目里说的东西。”
“没说的?”苏晨愣了一下。
“对。”林晚意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我不相信,你观察到的,就只有这些。以你的能力,你肯定还看到了更多,只是因为当时在做节目,不方便说出来。现在,这里没有镜头,没有观众,只有我们两个。我希望你,能毫无保留地,把你的所有推断,都告诉我。”
她象一个循循善诱的猎人,试图引诱苏晨说出更多的秘密。
苏晨沉默了。
他看着林晚意那双充满了探究和期待的眼睛,心里有些无奈。
这个女警察,比他想象的,要敏锐得多,也难缠得多。
他确实还有很多东西没说。
比如,他通过李飞在撒谎时,不自觉地舔嘴唇的动作,和他提到“那天晚上”时,声音里细微的颤斗,推断出李飞的不在场证明,极有可能是伪造的。
再比如,他从李飞那几个“朋友”在抱团攻击他时,眼神交流的频率和默契程度,判断出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利益捆绑,甚至可能,他们对李飞的罪行,是知情的。
这些推断,太过惊世骇俗,也缺乏直接的证据支撑。
在节目上说,是神来之笔。
但在审讯室里对一个真正的警察说,就有点班门弄斧,甚至可能被当成神经病。
“我……”苏晨有些尤豫。
“苏晨,”林晚意看出了他的顾虑,语气放缓了一些,“我知道,让你一个普通人,卷入到这种刑事案件里,可能会让你感到不安。但现在,不是你退缩的时候。一条人命,一个至今没有得到安息的冤魂,真相就在我们面前,只差最后一步。我需要你的帮助。”
她的话,象一把钥匙,打开了苏晨心里最后一道防线。
是啊,一条人命。
他想起了那个在车轮下逝去的年轻女孩,想起了她那悲痛欲绝的家人。
他骨子里那份属于警察的责任感,再次被唤醒了。
“好吧。”苏晨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变得凝重起来,“我说。”
“但我接下来说的,都只是我的个人推断,没有任何直接证据。”
“没关系,你说。”林晚意立刻拿起了笔,神情专注。
“第一,李飞的经纪人,那个叫王姐的女人,在说李飞当晚一直在家的时候,她的左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