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再造山河三十年> 第104章 定鼎之思 椒房献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定鼎之思 椒房献策(2 / 4)

若他们在当地擅自决策,与中枢产生分歧,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个名字在徐天脑海中闪过,又被一一否决。

他踱步至窗前,推开一丝缝隙,冰冷的夜风涌入,带着远处宫檐下风铃的细微叮当声,那是坤宁宫方向传来的,朱清珞素来喜欢这些小巧玩意儿,去年生辰时,徐天还特意让人从江南运来一批风铃,挂在坤宁宫的廊下。

他已经连续数月宿在宣政殿偏殿,批阅奏章到深夜,与张谏、高郁等重臣商议军政至天明,连坤宁宫都许久未曾踏足。即便是铁打的身躯,也感到了深深的疲惫,太阳穴隐隐作痛,眼前甚至开始出现轻微的眩晕。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伴随着宫女低低的禀报:“陛下,皇后娘娘来了,还带来了小厨房炖的参汤。”

徐天微微一怔,收回思绪,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道:“请皇后进来。”

殿门轻启,一股淡淡的、熟悉的暖香随风而入,那是朱清珞常用的沉水香,混着参汤的醇厚香气,瞬间驱散了殿内的清冷。

皇后朱清珞身着藕荷色宫装,衣料是蜀地新织的绫罗,上面用银线绣着缠枝莲纹,外罩一件玄狐披风,那狐裘是去年辽东节度使送来的贡品,毛色油亮,质地柔软。

她乌发轻绾,仅簪一支素玉簪,脂粉薄施,容颜在宫灯映照下更显温婉清丽,手中捧着一个红漆食盒,食盒上雕着缠枝牡丹,边角包着黄铜,显得精致而贵重。她步履轻盈地走了进来,裙摆扫过地面时,几乎没有声音,尽显皇后的端庄仪态。

“陛下万福。” 朱清珞走到徐天面前,盈盈一礼,声音柔和得像初春的溪水。

徐天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柔和,上前几步,很自然地伸手将她揽了过来,让她坐在自己腿上。

朱清珞猝不及防,轻呼一声,脸颊瞬间飞起红霞,下意识地便要挣脱:“陛下… 这… 殿内还有内侍在,于礼不合…”

“夜深人静,朕的皇后来看看朕,有何不合礼数?” 徐天却抱得更紧了些,将头埋在她颈窝间,闭着眼睛,深深吸了口气,嗅着她身上令人安心的淡雅香气,声音带着浓浓的倦意,“别动,让朕靠一会儿。连日操劳,朕有些累了。”

感受到怀中男人沉重的依靠和那无法掩饰的疲惫,朱清珞的心瞬间软了下来。

她知道徐天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从淮南到中原,再到如今的燕云,每一步都走得艰难,每一场仗都打得凶险。

她不再挣扎,反而伸出双臂,轻轻环住他的腰,让他能靠得更舒服些,又细心地将披风的一角拉过来,盖住他的肩膀,轻声道:“臣妾听闻陛下又熬到深夜,特意让小厨房炖了参汤,加了红枣和桂圆,温补不燥,陛下趁热用一些,也好提提神。国事固然重要,但龙体更是社稷根本,陛下要是累垮了,大吴的百姓可就没了主心骨。”

侍立在一旁的大太监李肆见状,早已机警地垂下眼帘,手中的拂尘轻轻搭在臂弯,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大殿,并轻轻带上了殿门,将这一方温暖的天地留给帝后二人。

李肆跟随徐天多年,最懂陛下的心思,此刻陛下需要的不是君臣之礼,而是夫妻间的温情,他若是不识趣地留在殿内,只会惹来不快。

徐天靠在妻子温暖柔软的怀中,紧绷的神经似乎松弛了些许。

他闭目养神片刻,耳边是朱清珞轻柔的呼吸声,鼻尖是她身上的香气,心中的烦躁渐渐散去。他忽然开口道:“清珞,燕云十六州虽已拿下,可朕心中却有一难题,连日辗转反侧,始终难以决断。”

朱清珞柔声道:“陛下忧心国事,臣妾本不该置喙。只是见陛下这几日日渐消瘦,眼下都有了青黑,心中实在难安。不知是何难题,让陛下如此困扰?若是臣妾能帮上忙,哪怕只是听听陛下倾诉,也好让陛下减轻些负担。”

徐天睁开眼,看着舆图上那片广袤的北方疆土,手指在 “幽州” 与 “汴梁” 之间画了一条线,将 “飞地” 之忧与镇守人选之难缓缓道出,他说起燕云与中原的阻隔,说起契丹可能的反扑,说起对藩镇割据的担忧,也说起对杜仲、徐忠等人的考量。

他并非真的要后宫干政,只是在这极度疲惫和决策压力的时刻,面对自己最信任的妻子,忍不住想倾诉一番,有时候将难题说出来,或许就能理清些思路。

朱清珞听完,沉默了片刻,神色变得庄重起来。她轻轻挣脱徐天的怀抱,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对着徐天郑重一福,道:“陛下,臣妾身为后宫之主,深知‘妇人不得干政’。历朝历代,但凡后宫擅权,往往导致朝纲混乱,外戚祸国 当年东汉的外戚专权,西晋的贾南风乱政,皆是前车之鉴,不可不察。此等军国大事,陛下当与张相、高尚书等股肱之臣商议决断,臣妾不敢妄言,以免乱了陛下的心思。”

徐天看着她谨守本分的样子,心中既欣赏又有些复杂。

朱清珞虽是后梁宗室出身,却从未有过丝毫外戚之念,反而始终以 “后宫不预政” 自律,这一点让徐天十分放心。

他伸手将她重新拉回身边坐下,握着她微凉的手,叹道:“清珞,你总是这般识大体,明事理,朕心甚慰。不过,今夜此处只有你我夫妻二人,并非朝堂之上的君臣。你我是结发夫妻,从寿州时便一路相伴,早已一体同心。朕想听的,不是皇后娘娘的谏言,而是妻子朱清珞的见解。你素来聪慧,心思缜密,看事情往往能有朕未曾想到的角度。但说无妨,出你之口,入朕之耳,权当夫妻间的闲话,不会有第三人知晓。”

感受到丈夫话语中的信任与期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