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再造山河三十年> 第122章 民心所向 蜀道崩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章 民心所向 蜀道崩摧(2 / 4)

如周县令,何至于有今日?你放心,你的功劳,本帅定当奏明陛下,绝不埋没!梓潼之事,便依你之计。”

类似周朴这样的官员,并非个例。在剑州,掌管文书的主簿偷偷将城防图塞出城外;在绵谷,负责军械库的司仓参军,在吴军围城前夜,故意损坏了一批弓弩的关键部件……

沿途州县,不断有不得志的清廉官吏、或是看清形势的识时务者,通过各种方式向吴军传递消息、提供便利,甚至直接献城。

蜀国看似严密的北防体系,从内部开始,已然千疮百孔,土崩瓦解。甚至有些州县的投降,并非守将本意,而是其麾下军官联合本地士绅,逼迫主官做出的决定。

甚至,连那些本应握紧刀枪的蜀国士卒,也早已人心离散。

在攻打一处名为“葭萌”的小型关隘时,守关的蜀军都头,竟在夜间偷偷遣人射书入吴军营寨,约定次日清晨,由其部下手足在关墙上举起三支火把为号,届时他们便会打开侧门,放吴军入关。

条件仅仅是希望吴军入关后,不要伤害他们这些被迫当兵的穷苦人,若能发放些许遣散钱粮,便是恩同再造。

索望将信将疑,但还是做了部署。次日拂晓,天色微明,关墙上果然如约出现三支摇曳的火把。吴军精锐悄然而入,几乎未遇任何抵抗,便控制了关隘。

那名都头带着手下弟兄,直接丢下兵器,坦言道:“当兵吃粮,原是为养家糊口。可王家的粮,吃得憋屈!层层克扣,到手无几,家中老小尚且难以温饱,谁还肯为他卖命?早闻吴军仁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等愿降,只求一条活路!” 索望依诺,给了他们一些干粮和铜钱,让他们自行归家,这些降卒千恩万谢而去。

在另一处营寨,吴军甚至遇到了整队整队的蜀军,主动带着军械辎重前来投诚,言称不愿再为昏君卖命,只愿加入吴军,或解甲归田。

张虔钊处理此类事件已是轻车熟路,择优者补充入辅兵营,老弱者发放路费。

这一幕幕,不断冲击着李仁和他麾下将领的认知。他们原本做好了血战蜀道、步步攻坚的艰苦准备,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准备了充足的伤药,甚至预想了最坏的情况。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坚城险隘,往往大军一到,或是城内自乱,或是守将请降,或是士卒倒戈。

真正的硬仗、恶仗,少之又少。剑门关,这座被寄予厚望的蜀中最后屏障,竟在利州失守、后路传闻被断(实为小股吴军骚扰放大所致),以及守军内部人心惶惶的情况下,象征性地抵抗了几日,便在部分中下层军官的鼓噪下,打开了关门。天险之利,在离心离德的人心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大军推进的速度,快得惊人。往往前锋部队刚刚攻下一城,缴获的蜀国仓廪尚未清点完毕,后方转运的粮草辎重队伍还在半路,中军主力便已需要向下一个目标进发了。

以至于李仁不得不数次下令,让部分部队暂缓进军,等待后勤跟上,同时加紧整编降军,安抚地方,设立临时官署,委任愿意效力的原蜀国中下层清廉官吏或当地有名望的士绅暂管民政,以免战线拉得过长,后方不稳。这种“占领”的速度,甚至让随军的文官都有些应接不暇。

“真乃……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啊!”副将张虔钊看着沙盘上几乎每日都在向南大幅推进的标记,忍不住发出惊叹,“末将征战半生,历经梁、唐、乃至陛下起兵之初,从未见过如此……顺利之战事。这蜀国,竟已糜烂至斯!”

水军统制王环亦感慨道:“非是我军战力已至无敌之境,实是这蜀国,早已从内里腐朽透了!民心尽失,军心离散,官吏离心,纵有雄关百万,亦不过是沙聚之塔,一推即倒!昔日秦惠文王伐蜀,尚需金牛开道,五丁力士;汉高祖据蜀,亦能出定三秦。今观王衍,坐拥天府之国,却自毁长城,岂非天意亡蜀?”

李仁默然良久,目光深邃,缓缓道:“《孙子》有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又云,‘上下同欲者胜’。王衍失其‘道’久矣!他坐在成都那锦绣堆里,只知吟风弄月,醉生梦死,苛政虐民,亲近小人,疏远贤臣。他何曾想过这蜀中千万百姓之生计?何曾体恤过麾下士卒之甘苦?纵有山河之险,无民心所向,上下异欲,不过是画地为牢,自取灭亡罢了。” 他想起沿途所见百姓的困苦,官吏的无奈,士卒的悲愤,心中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八个字,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定:“传令下去,各军务必严守军纪,不得因胜生骄,更不得扰民分毫!我等代表大吴,代表陛下,此番入蜀,非为征服,实为解民倒悬,重建秩序!要让蜀中百姓看到希望!对于那些主动投诚、提供帮助的官吏士绅,要妥善安置,量才录用。对于降卒,愿留者整编,愿去者资遣,不得歧视。速将周朴所呈罪证抄录,分发各军,凡遇册上有名、民愤极大之贪官酷吏,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以安民心!”

“谨遵帅令!”众将肃然应诺。

就在吴军以惊人的速度向成都平原挺进,兵锋已过绵州,距成都不过数日路程之时,那座被誉为“天府之心”的锦官城内,却依然沉浸在一片醉生梦死的荒唐氛围之中,只是这氛围之下,已开始隐隐透出不安的涟漪。

蜀国王宫,宣华苑内,暖香袭人,歌舞未歇。地龙烧得极旺,室外寒风凛冽,室内却温暖如春,各种反季的牡丹、海棠在暖房中娇艳绽放。

王衍正与一群狎昵的宦官、弄臣,玩着一种名为“醉妆”的游戏,众人皆半醉半醒,衣冠不整,模仿王衍自创的“醉步”,歪歪斜斜,嬉笑怒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