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 第1章 开封府的无血奇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开封府的无血奇案(2 / 2)

眉头一皱,拂袖道,“纵然有孔洞,亦是妖物吸食精血所留通道,秽气凝聚之处,寻常验看,能看出什么究竟?”

“不错,”李判官捻着胡须,“妖物作祟,岂是常理可度?沈贤弟,你年轻气盛,求知心切可以理解,但此等诡谲之事,还是交由专业人士处置为妥。”他所谓的专业人士,自然是指那位张道士。

周围几位官员也纷纷附和,言语间,多是认为沈括多事、不懂规矩,甚至有些莽撞。

沈括看着这群沉浸在“妖物作祟”思维里的同僚,心中并无多少波澜。他只是举起那个小瓷瓶,目光越过众人,直接落在一直沉默不语、只是静静观察的包拯脸上。

“包府尹,”沈括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周围的议论,“下官近日偶得一器,可窥微末之物,纤毫毕现。可否容下官,借此器一观瓶中之物?或可对案情有所助益。”

包拯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沈括,又扫了一眼他手中那个不起眼的小瓷瓶,以及身后衙役捧着的那个盖着布的、形状古怪的木匣(里面装着他的显微镜),沉吟了片刻。

“准。”

……

开封府大堂侧厅,平日里商议机要之处。此刻,烛火通明。

包拯端坐主位,那位张天师高足、李判官等几位主要官员分坐两侧,目光都集中在厅堂中央那张花梨木大桌上。桌上,其他杂物已被清开,只放着沈括那个打开的木匣,露出里面结构略显复杂的镜筒、调节旋钮和承物台。

沈括小心翼翼地将那个小瓷瓶里的异物取出,置于一片极薄的、打磨光滑的透明水玉片上,再轻轻放到承物台上。他调整着油灯的位置和镜片的角度,缓慢转动旋钮。

众人都屏息看着,张道士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李判官等人则多是好奇与怀疑。

沈括调整好了,他直起身,对包拯道:“府尹,诸位上官,请移步一观。”

包拯率先起身,走到桌前,按照沈括的指引,俯身将眼睛凑近那目镜。

片刻的寂静。

包拯的身体似乎微微僵了一下,他猛地抬起头,一向沉稳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震惊与错愕。他看了一眼沈括,又立刻再次俯身,仔细观看,这一次,时间更长。

张道士脸上的讥诮渐渐凝固。李判官等人面面相觑。

终于,包拯再次直起身,他深吸一口气,没有说话,只是对张道士和李判官等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张道士皱了皱眉,上前一步,带着几分倨傲,凑近目镜。

只看了一眼,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倨傲变成了全然的难以置信,甚至有一丝惊骇。他像是被烫到一般猛地后退,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李判官等人按捺不住,纷纷围拢上去。

“这…这是何物?!”

“虫…虫子?如此细小!还在动!”

“妖…妖虫?!”

惊呼声此起彼伏。

沈括站在一旁,等到众人都看过,脸上惊疑不定时,才平静地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非是妖术,亦非鬼魅。此物,姑且可称之为‘微虫’。”

他指向那片水玉片:“诸位方才所见,吸附于死者衣物纤维上的,是盐与硫磺的微小结晶。而自死者耳后取出、正在这镜下蠕动的,是一种嗜血的活物,微小至极,平日肉眼难见。死者眉心的朱砂印记,或许是为了掩盖这真正的致命创口,并引导我等思路,误入妖邪之途。”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那些或震惊、或茫然、或依旧带着恐惧的面孔,最后目光落回神色已恢复沉静、但眼底锐光闪烁的包拯身上。

“此案,乃人为。凶手利用此‘微虫’嗜血之性,杀人于无形,再布置现场,伪装成妖物作祟。”

侧厅内,落针可闻。只有窗外不知疲倦的蝉鸣,依旧嘶哑地鼓噪着,穿透了这死寂的夏夜。

烛火跳跃,映着沈括没什么表情的脸,也映着桌上那架简陋却颠覆认知的“显微镜”。

“那么,此案就交由沈推官修理吧!”包拯的侧脸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铜壶滴漏,显示着子时已过。

新的一天,以一种谁也没料到的方式,开始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