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会后的第二天,林卫国正在审阅各车间报送的春运工作总结,办公室主任敲门进来,脸色不太好看。
“林站长,局物资处刚发来一份通知,要求我们对近期采购的防滑料进行专项审计。”
林卫国放下手中的文档,面色平静:“理由?”
“通知上说,接到群众反映,我站防滑料采购存在价格虚高、以次充好等问题。”办公室主任压低声音,“审计组明天就到。”
林卫国轻轻叩了下桌面:“知道了。通知财务室、后勤室,准备好全部采购文档。”
办公室主任欲言又止:“站长,这明显是……”
林卫国抬手制止:“按程序办。我们经得起检查。”
第二天上午,审计组准时抵达。
带队的是局审计处副处长严国德,以铁面无私着称。刘科长作为物资处科长代表陪同前来,脸上带着公事公办的严肃。
“林站长,打扰了。”严处长握手时力道很重,“例行审计,请配合。”
“欢迎审计组指导工作。”林卫国神色坦然,“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审计组直接进驻财务科,开始查阅采购凭证。刘科长坐在一旁,不时提出疑问:
“这笔采购为什么没有三家比价?”
“这个供应商的资质是否齐全?”
“验收记录为什么没有负责人签字?”
财务科长一一作答,拿出完备的佐证材料。每份采购合同都附有技术论证,每笔付款都有验收报告,每个环节都符合规定。
审计进行到下午,严处长的脸色渐渐缓和。刘科长却坐不住了,亲自上前翻看凭证。
“等等!”他突然抽出一份合同,“这份防滑料采购,单价为什么比其他站段高百分之五?”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
林卫国不慌不忙:“这份合同采购的是新型环保防滑料,摩擦系数比普通产品高百分之三十,使用寿命长一倍。技术科有完整的论证报告。”
他示意技术科长取出报告:“这是经过路局科研所认证的数据。虽然单价略高,但综合使用成本反而更低。”
严处长仔细翻阅技术报告,微微颔首:“这个选择是科学的。”
刘科长还不死心:“但是程序上……”
“程序上完全合规。”林卫国接过话,“采购前我们向物资处报备过新技术应用申请,得到批准后才执行采购。批复文档编号是wz〔1982〕37号。”
办公室主任立即找出批复文档。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严处长合上文档:“看来是有人不了解情况。丰台站的采购工作规范严谨,值得肯定。”
刘科长脸色铁青,还想说什么,严处长已经起身:“审计结束。林站长,你们的工作很扎实。”
送走审计组,王振山愤愤道:“站长,刘科长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整啊!”
林卫国目光深邃:“既然他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
回到办公室,林卫国拿起电话,拨通了周副局长的办公号码:“周局长,有件事想向您汇报……”
三天后,周副局长突然召集各处室和段站负责人,要求开紧急会议。
林卫国赶到局里时,发现各业务处室和一下段站的负责人基本都在,刘科长也在座,神色不安。
“今天开个短会。”周副局长开门见山,“近期局里接到多起反映,说物资处某科长在保障春运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特别是防滑料调配不及时,影响运输安全。”
会场上顿时安静下来。
刘科长急忙解释:“局长,今年雪情特殊,防滑料须求量大,我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周副局长打断他,“丰台站为什么能保障到位?他们采购的新型防滑料,既节约又高效,为什么不在全局推广?”
刘科长额头冒汗:“这个……新型产品价格偏高……”
“价格高?”周副局长拿起一份报表,“根据丰台站的数据,新型防滑料综合成本比传统产品低百分之十五。你这个物资科长是怎么算的帐?”
刘科长张了张嘴,说不出话。
周副局长又拿出一份材料:“更严重的是,有人反映你在物资调配中搞亲疏有别。与你有关系的单位要什么有什么,其他单位求告无门。有没有这回事?”
“这完全是诬告!”刘科长激动地站起来,“我刘建军一向秉公办事……”
“秉公?”周副局长冷笑,“那你说说,为什么丰台站的防滑料申请拖了半个月才批?为什么审计组要去查他们的采购?”
会场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林卫国适时开口:“局长,我有个情况要说明。刘科长可能对我们站有误解。上次他亲戚因违规作业被处理,我们完全是按规章办事。”
这话看似在为刘科长开脱,实则点明了关键。
周副局长目光如炬:“原来如此。因为亲戚被处理,就打击报复一线单位,干扰春运工作。刘建军,你还有什么话说?”
刘科长瘫坐在椅子上,面如死灰。
周副局长环视全场:“现在我宣布:刘建军同志不再担任物资处科长,调任局图书馆任副馆长。他工作暂时由物资处副处长代替。”
会后,运输处陈副处长特意走到林卫国身边:“卫国,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