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并抄写《百家姓》前十六姓的课业。散学后,青文没有像其他同窗那样嬉闹着离开,他独自留在书斋里,将笔墨纸砚在略显陈旧的书桌上摆放整齐。他研墨的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在进行一种庄严的仪式。
墨成,他铺开一张略显粗糙的毛边纸,提起那杆用了许久、笔毫已有些开岔的毛笔。他回想起大哥离家时坚实的背影,父亲在田垄间佝偻的身躯,母亲在灯下缝补的侧影,姐姐们默默操劳的模样,还有那粮税官斛前令人心碎的画面……所有的艰辛、期盼与温暖,此刻都沉淀下来,化作他腕底的力量。
他蘸饱了墨,凝神静气,在那张素白的纸上,郑重地写下了一个“赵”字。笔锋虽还稚嫩,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认真与决心。
为了这个家,他必须,也一定能够读出个前程。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他专注的眉眼和那渐渐铺满字迹的纸张上,明亮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