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穿越成为农家子,看我耕读传家> 第111章 月考(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章 月考(上)(1 / 2)

考前一天,书院以抽签之法分配考场,以示公允。

陈青文抽到“明伦堂”。

他四下留意,见同班的张鹏、钱有福还有另外两个经常和张鹏一起的同窗都抽中了这里。

梁识与赵铁柱抽中本班考试,李逸之,抽中了甲班学堂,孙浩抽中了乙班。

月考首日,寅卯之交,天光未透,书院便被一种不同往日的紧张节奏唤醒。

学子们按照考牌指引,步履匆匆地走向各自的考场。

陈青文按照抽签位置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这才有心思好好打量明伦堂。

这是书院正堂最为宽敞的一间,可容纳七十余人。这次仅十五人在其中考试,彼此间隔足有数尺之遥。

堂内最显眼的,便是正前方悬挂的一幅巨大的孔子讲学图,画像中的圣人目光深邃,仿佛正穿透百年时光,静静凝视着堂下的学子。

苏山长早已端坐于讲台之上。他年约五十,中等身材,面庞圆润,眉眼微弯,乐呵呵的看着堂下的学子们。

看着和气,却自有一股久居上位的气势,让喧闹的学子们迅速安静下来。

人到齐后不久,铃声敲响。

“考场规矩,尔等需谨记。”苏山长声音洪亮,清晰地传入每个学子耳中,“一,禁止舞弊。一旦发现,首次,全书院通报;再次,开除学籍,绝无宽贷!望尔等珍惜前程,勿要自误。”

这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二,试题下发后,不得随意进出考场,亦不可申请如厕,需待交卷之后。三,答卷完毕,可提前交卷,但不得喧哗。”

规则宣布完毕,便有侍从将誊写清楚的试题,悬挂于前方高大的木架之上。

这是一道四书文。题目是《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陈青文深吸一口气,看清题目后,开始静心思考。

他先是在心中回顾此句的出处,思索其深层义理。然后在草稿纸上构思破题。

是直接点明“义利之辨,乃君子小人之分途”?

还是从“人心皆有知义知利之能,所趋不同耳”切入更为稳妥?

他瞥了一眼周围。几位身着绸衫、年龄稍长的学子,只看了一眼题目,便面露了然之色,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便开始在草稿上奋笔疾书,那份从容与自信,让青文心头微微一紧。

另有几位学子稍作沉吟,蹙眉思考片刻,也很快便理清思路,稳稳下笔。

而像他一样的丙班同窗,则还在构思。钱有福更是抓耳挠腮。

青文收回心神,摒弃杂念,在草稿上写下:“破:义利之判,非特行之殊,实心术之所由分也。”

他觉得这个破题既点明了区别,又深入到动机层面,还算切题。

接着是承题、起讲,他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文章的起承转合,务求逻辑清晰,义理通达。

每写一段,他都要低声默读一遍,检查文气是否顺畅,论证是否有力。

偶尔觉得某处用词不当或逻辑衔接生硬,便毫不犹豫地划掉重写,草稿纸上留下了不少涂改的痕迹。

就在他刚刚完成草稿,准备开始誊抄时,身旁不远处,一位学子已然站起身,手持试卷,步履从容地走向讲台交卷。

那学子衣袂飘动,神态轻松,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寻常的课业。

这举动像一块石子投入青文的心湖,荡开了一圈涟漪。

“这么快?”他心中不由一慌,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那缓缓燃烧的计时线香,才过了一半多些,还有大半个时辰呢。

他深吸一口气,暗暗告诫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专注自身,莫要被他人扰。”

稳定心神后,开始将精心修改后的文章往正卷上誊抄。笔尖在光滑的纸面上滑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交卷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先是又有两三位学子交卷,接着又有四五人陆续完成,连张鹏都交了卷。

每一次有人起身,那衣袂的摩擦声、脚步声,都像是一种无形的催促,考验着还在埋头疾书或苦苦思索的学子们的定力。

青文屏蔽这些干扰,笔下不停,心中默念着正在抄写的句子,力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堂内另一角,钱有福的状况则堪称狼狈。

他对着题目愁眉苦脸了半晌,砚台里的墨研了又干,干了又研,纸上却只歪歪扭扭地写了几行字,大多是些与“义”、“利”相关的《论语》原文片段,牛头不对马嘴地拼凑在一起,根本不成文章。

眼看时间流逝,自己腹中空空,他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左顾右盼,希望能从邻座那里窥得一点灵感。

奈何彼此间隔甚远,只能看到一个个埋头书写的身影。

最终,他泄气地趴在了桌子上,或许是昨夜没睡好,或许是紧张的神经突然松弛,竟在这肃穆的考场上,传出了细微却清晰的鼾声。

苏山长巡场走过他身边,停下脚步,看了看他那几乎空白的试卷,又看了看他酣睡的模样,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并未出声打扰,便继续缓步巡视。

“铛——”

交卷的钟声清越悠长,骤然响起,打破了堂内最后的寂静。

陈青文刚好将最后一个字稳稳落下,又快速浏览了一遍全文,确认没有遗漏错字,这才放下笔,轻轻吹了吹未干的墨迹,起身将试卷交到讲台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