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的提升,远非对道的领悟那般单纯,更需要浩瀚法力作为基石,如同沃土滋养灵根,缺一不可。
此刻,钟律的实力已稳稳踏入大罗金仙后期,前方一步便是无数修士梦寐以求的大罗金仙巅峰。
这巅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境界,而是法力臻至圆满之境的外在显化。
当体内法力如江海奔流,充盈四肢百骸、神魂识海的每一处细微角落,达到一种无瑕的饱和状态,修炼者才能以此为基本,开始尝试那斩却善、恶、本我三尸,而这,就是大罗金仙巅峰。
所以空有境界感悟,若无磅礴法力支撑,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是镜花水月。
而一位大罗金仙后期想要积累足够冲击巅峰的法力,所需要的法力凝聚,堪称海纳百川!
即便找到一处洞天福地,闭关苦修无数元会,也未必能功德圆满。
在此期间,修士更需将自身对大道法则的领悟推至全新高度,感悟与法力双双圆满,方有斩尸证道之机。
正因如此,自上古洪荒开始,修炼者到了这个关口后都会选择另一条捷径:借天道功德弥补自身不足。
以功德的力量换取天道垂青,助他们瞬间凝聚无边法力,或强行拔高对法则的领悟,从而踏出那关键一步,斩却一尸,成就准圣。
准圣者,虽远超大罗金仙,却仍在圣人之下,未能证得混元道果,超脱天地。
当然,除了斩三尸,天地间尚存另一条更为艰难更强大的道路:肉身成圣!
不假外求,不斩三尸,自大罗金仙巅峰直接跨越天堑,一步登临混元大罗金仙之境!
此路之难,亘古罕见。
自从混沌开辟天地,洪荒演化至今,明确以此法成功的存在唯有那洪荒父神盘古!
盘古开创此道,而后来的道祖鸿钧无法完全效仿,于是以另辟蹊径,创下斩三尸之法,传道紫霄宫,后世修士,大多沿袭此路。
当然也不是没人尝试,比如杨戬走的就是肉身成圣的路子,可惜前路漫漫,至今未能功成。
钟律收敛发散的思绪,回归自身。
他如今所缺的,恰恰并非境界感悟。
百世轮回中,虽有不少次轮回修为平平,甚至连金仙境界都没到,但也有几世登临绝顶,亲身尝试过斩却三尸的玄妙!
若能借助百世书,将那几世拥有的浩瀚法力直接灌注己身,以现有境界为沃土,引外来法力为甘泉,二者交融,定然能一步登天,直指巅峰!
所以他现在感受到百世书灌输进来的三世力量,突然有些舍不得死了,他想试试看融合了那些轮回的自己,能不能把这洪荒再给他搅动一下!
为的不是其他,主要是这么多世轮回,有不少遗撼和憋屈,如今能回去了,也该在回去之前心念通达,全给他释放出来!
另一边的佛门阵营中,气氛凝重。
“古佛”观音菩萨来到燃灯身侧,语气带着迟疑,“如今局面,该如何应对?”
燃灯并未立刻回答,目光沉凝地扫过下方的钟律与虎视眈眈的太白金星。
他此刻状态极差,先前硬撼混沌真火已耗损颇巨,后又被迫燃烧佛门金身,导致法则之体出现裂隙,根基受损!
太白金星的出现,更意味着天庭已正式介入,局势已然失控。
“速去禀告如来,详述此地变故,请世尊定夺。”
燃灯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话音落下他指诀变幻,周身气机陡然一变,原本璀灿的佛光瞬间内敛。
更令人惊异的是,一道凝实无比的佛陀虚影竟自他躯壳中一步踏出!
此身影宝相庄严,气息虽不及燃灯本体全盛时期,却依旧深不可测。
他朝观音微微颔首:“此间由我暂压,我需亲往天外一行,归来之前,此地由你主持。”
话音未落,这道燃灯化身便化作一道洞穿虚空的璀灿金光,直往三十三重天外而去,瞬息不见踪影。
“阿弥陀佛。佛门前路似有迷雾笼罩,恐生劫难,不知高僧可有见解示下?”
唐僧看到燃灯古佛的佛光闪铄离去,有些定睛出神,突然身旁传来声音,让他扭头看去。
一位作苦行僧打扮的僧人不知何时来到唐僧身旁,合掌询问,眼神澄澈而带着探究。
唐僧见来人虽是苦行,却气度不凡,不敢怠慢,连忙还礼:“阿弥陀佛,不敢称高僧,倒是大师智慧深广,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小僧肉眼凡胎,不敢与大师同辩。”
苦行僧微微一笑:“贫僧并非什么大师,倒是听闻尊者乃西天如来座下金蝉子转世,佛缘深厚,特来瞻仰风采。”
“大师过誉了。”唐僧对于自己金蝉子转世的事情并不了解,别人都这么说,但他并没有任何记忆,听到苦行僧提起也不搭话,谦逊道:
“不知大师云游至此,所为何事?”
“寻一位故友。”
“可曾寻到?”
“机缘未至,尚未得见。”
“是在这里?”唐僧看向周围,这里除了满天仙佛就是那几个妖怪,这大师的朋友会在这出现?
“故友玄妙,其一轮回不显,难寻踪迹。第二位端坐高台不肯离殿。”苦行僧笑道。
“两位故友?”
“其一算故友,约定离去之时我若寻到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