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长,锋利无比。他观察着战场局势,储油罐旁的工人已经趁机散开,有的钻进了厂房,有的朝着大门方向跑去。日军士兵分成两组,一组朝着他的方向逼近,另一组继续搬运炸药包。
就在这时,仓库方向传来一声巨响,延时炸弹爆炸了,西北角的围墙轰然倒塌,扬起漫天尘土。陆沉舟知道,这是游击队员的信号,他们已经抵达外围。他咬紧牙关,猛地冲出机器掩护,如同一道黑影般扑向最近的一名日军士兵。那名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陆沉舟捂住嘴,匕首从脖颈处划过,鲜血喷溅而出。
陆沉舟夺过士兵手中的三八大盖,拉开枪栓,子弹上膛。他利用厂区内的设备作为掩体,与日军展开周旋。日军士兵虽然训练有素,但在复杂的厂区环境中,无法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被陆沉舟逐个击破。他的动作干脆利落,每一次射击都瞄准日军的要害,每一次移动都精准地避开子弹,仿佛在刀尖上跳舞。
激战中,陆沉舟的左臂被一颗流弹擦伤,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袖。他没有时间处理伤口,只是用布条简单包扎了一下,继续战斗。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解决掉这些日军,否则一旦炸药被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通讯站方向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苏晚和三名特工被日军围困在洋楼三楼,楼道里堆满了桌椅,形成了简易的防御工事。日军一次次发起冲锋,都被他们用冲锋枪和手榴弹击退。苏晚的肩膀中弹,鲜血浸透了旗袍,但她仍咬着牙,不停地向日军射击。她看着身边倒下的战友,眼中满是血丝,耳边的枪声、爆炸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让她几乎失去了听觉。
“苏小姐,子弹不多了!”一名幸存的特工喊道,手中的冲锋枪已经发出了空膛的声音。
苏晚从腰间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拉开引线,眼神坚定:“跟他们拼了!”
就在这时,洋楼外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日军的进攻节奏明显放缓。苏晚趴在窗口一看,只见一队穿着黑色制服的人正从巷口冲来,为首的人戴着一顶礼帽,手中的汤姆逊冲锋枪火力全开——是上海青帮的人!原来,陆沉舟早就料到日军可能会在通讯站设伏,提前联系了青帮头目杜月笙,以保护租界利益为由,请求他出兵支援。
青帮的人熟悉地形,战斗力极强,很快就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与苏晚等人汇合。苏晚松了一口气,擦掉脸上的汗水和血迹,对着通讯设备大喊:“通讯站解围,正在恢复联络!”
机场方向,赵烈正带领游击队员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日军的运输机已经装满了炸弹,随时准备起飞。赵烈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冲进日军阵营,刀光闪过,日军士兵纷纷倒地。他的手臂被日军的刺刀划伤,鲜血顺着刀柄流下,但他丝毫没有退缩,反而越战越勇。游击队员们也个个奋勇当先,用步枪、手榴弹与日军展开近距离战斗。机场的跑道上,飞机残骸与日军的尸体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陆沉舟终于解决掉了最后一名日军爆破小组的士兵,那名日军少佐被他用匕首刺穿了心脏,死不瞑目。他走到储油罐旁,检查了一下炸药包,发现引爆器还没有按下,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立刻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拆除炸药包,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但动作却异常熟练。
就在这时,他的耳钉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信号,是日军司令部的加密电波。他迅速拿出密码本,快速破译起来。片刻后,他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日军最高指挥官见电力厂和通讯站的行动受阻,下令提前启动轰炸机基地,让轰炸机立刻起飞,对上海实施轰炸。
“不好!”陆沉舟大喊一声,立刻朝着厂区外跑去。他知道,必须在轰炸机起飞前找到并摧毁基地。根据之前获取的情报,轰炸机基地伪装成农具仓库,位于上海西郊的顾家镇。他冲出电力厂,跳上停在路边的一辆摩托车——这是他提前准备好的交通工具,车身上涂着日军的标志,方便通行。
摩托车引擎轰鸣,陆沉舟加大油门,沿着公路向西疾驰。夜色中,他的身影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穿过寂静的街道,掠过沉睡的村庄。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左臂的伤口因为颠簸而隐隐作痛,但他丝毫没有减速。他知道,每一秒钟都至关重要,稍有延误,上海就将陷入一片火海。
半小时后,陆沉舟抵达顾家镇。镇子一片寂静,只有几户人家的窗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他将摩托车停在镇口的大树下,徒步走进镇子。根据情报,农具仓库位于镇子最南端的河边。他沿着小巷快速移动,避开了巡逻的日军哨兵,很快就看到了那座伪装成农具仓库的建筑。
仓库的大门紧闭,门口有两名日军哨兵站岗,腰间挎着军刀,警惕地观察着四周。仓库的屋顶上,架设着两挺重机枪,枪口对着不同的方向。陆沉舟趴在不远处的草垛后面,观察着仓库的布局,心中盘算着进攻方案。
他从背包里取出一枚烟雾弹,拉开引线,朝着仓库大门的方向扔了过去。烟雾弹落地后,立刻释放出大量的白色烟雾,笼罩了整个大门区域。日军哨兵见状,立刻举枪警戒,大喊着:“什么人?”
陆沉舟趁着烟雾的掩护,快速冲向仓库大门。他的动作迅猛,如同猎豹捕食,瞬间冲到一名哨兵面前,手中的匕首划过对方的喉咙。另一名哨兵刚要开枪,就被陆沉舟一脚踹倒在地,随后匕首刺入了他的心脏。
他推开仓库大门,里面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仓库内根本不是什么农具,而是停放着八架轰炸机,机身涂着日军的膏药旗,机翼下挂满了炸弹。十几名日军地勤人员正在忙碌着,给飞机加油、检查设备。仓库的角落里,还有一个通讯室,几名日军通讯兵正在与外界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