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 第21章 不会出什么事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不会出什么事吧(2 / 3)

。”

“咔……这条过了。”

薛小璐对孙祺的要求非常严格,她希望演员能完整而真实地传达情绪。

看似简单的进屋、鞠躬动作,却让孙祺拍得满头大汗,几乎虚脱。

午休时,孙祺正匆匆吃着盒饭——他得赶紧吃完去排练下午的戏。

薛小璐走到他旁边坐下,看他吃饭,没立刻说话。

孙祺赶紧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说:“薛老师,您找我?我吃完了,您说吧。”

薛小璐整理了一下思绪,语气认真地说:

“孙祺,我想和你谈谈你的表演。

目前来看,你在日常戏份中的表现不错,达到了我的要求,这对一个新人演员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剧本是你写的,你应该比我还了解韦一航这个角色的复杂性。

他不是一味地孤僻叛逆,而是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这种变化是通过与父母的互动,以及和马小远之间的情感冲突,一点一点积累,最终彻底爆发的。”

“你也知道,这是我第一部作品,我希望它尽可能完美,追求极致。

所以接下来的表演,我希望你能再突破一层,情绪更丰富、更饱满。”

孙祺明白她的意思,不觉得要求太高,反而意识到自己的演技还有提升空间。

按照剧本设定,他在表演层次上确实还有不足。

接下来他要和李成如、蒋文丽、王智文等经验丰富的演员合作,原本他只求不被压住,但显然,薛老师对他的期待远不止于此——她希望这部电影出色,也希望他能演得更好。

可是,层次感这种东西,写剧本时容易想,真正演起来却不知从何下手。

无奈之下,孙祺只好去找漼欣琴老师,向她倾诉自己的困惑。

“孙祺,看来你对自己还是有要求的。

你遇到的问题,很多演员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

你现在演得合格,但薛老师希望你更进一步。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信念感还不够强,还没有完全融入角色。”

孙祺听后有所领悟。

这几天演戏时,他总觉得自己和韦一航之间好像隔着一层薄纱,虽然很近,却始终有一丝距离。

很多时候,他表现出的只是自己站在韦一航角度的想法,而不是角色本身的想法。

这层隔阂看起来很小,实则影响深远。

“老师,我明白了。

那我该怎么做才能打破这层距离呢?”

孙祺向薛老师请了两天假,找了个剧组的单人休息室把自己关起来,全心投入到角色中。

漼老师告诉他,想在短时间内显着提升演技,目前只有“体验派”这一条路可走。

表演艺术有三大流派:“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

“方法派”是体验派的一个分支。

“表现派”则是在内心先构建出“角色形象”,注重模仿,并在模仿中把握和设计角色。

演员在生活中会经历各种事情,感受不同的情绪。

要学会把这些记忆保存下来,保留当时的情绪和反应。

这些记忆是演员最珍贵的财富,在需要塑造角色时就可以使用。

对孙祺来说,他经历过两世人生,尝过各种滋味,但从未系统地整理和保存过。

他需要大量时间去总结和学习如何运用,而眼下时间紧迫。

“体验派”的要求是:从自身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中。

强调“自我”能真正体验,也就是“真听、真看、真感受”。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倡的体验艺术,主张演员在读剧本、熟悉角色的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外生活,训练自己有意识地运用、无意识地反应,与角色的精神世界相通,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角色,在角色中感受自我,用自我表达角色。

简单来说,“体验派”最讲究一个“悟”字。

悟到了,就进入角色;悟不到,就始终停留在角色之外。

孙祺正在“悟”。

他远离人群,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关闭手机,身边只有剧本和自己写的人物小传。

饭都是剧组师兄放在门口,不到饿得不行,他都不去拿。

具体怎么“悟”,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能按自己的方式来。

第一天,他反复阅读剧本和人物小传,分析角色。

他了解了韦一航的一生,尝试在脑海中构建这个人物。

第二天,他感受到“韦一航”的存在,他的“韦一航”开始活了。

他经常自言自语地与“韦一航”对话,在精神世界中交流。

第三天,他开始融入“韦一航”,甚至有些像“韦一航”,但还不够。

他的“韦一航”和剧本中的还有差别,性格不同,身体也不同——他是健康的,没有得过脑瘤。

第四天,他开始做减法,把性格中的开朗、热情全部去掉。

他变成了“韦一航”,相信自己就是“韦一航”,有时还会莫名头痛,下意识去摸头上的“刀口”。

第五天,韦一航走出了休息室。

剧组的拍摄安排原本就很紧凑,孙祺只请了两天假,却接连好几天都没出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