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杨帆听得哭笑不得,忍不住吐槽:“就凭你这张嘴,这辈子肯定饿不着。”
事实正如孙祺所料,《士兵突击》播出第二天收视率就突破了1,这离不开江浙电视台庞大的观众群体。
接下来几天,收视率持续上升,但始终没有超过2。
直到第七天,前期铺垫结束——许三多因为坚持“做有意义的事”,修路受到表彰,被调往钢七连,与班长史今重逢。
从这一刻起,钢七连的故事正式展开。
连队厚重的历史、庄重的入连仪式、铿锵有力的连歌,还有那句深入骨髓的“不抛弃,不放弃”,无不展现出当代军人的气节和对荣誉的追求。
成绩不错,孙祺既高兴又有些疑惑。
虽然剧情逐渐精彩,但这样的涨幅还是显得有点突然。
直到他打开贴吧,才明白原因。
当时是2006年,微博和豆瓣还没火起来,贴吧是网友们讨论的主要平台。
《士兵突击》的贴吧发帖量迅速增加,剧迷们对各个角色展开了热烈讨论。
从处处受排挤却执着单纯的许三多,到坚守承诺、永不言弃的班长史今,再到外冷内热、爱兵如子的连长高城,以及宁折不弯的伍六一——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孙祺饰演的成才,则被贴上了“精明世故”“自以为是”等标签,几乎全是负面评价。
孙祺心情复杂:一方面为角色塑造成功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为观众太入戏而无奈。
最后,一篇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发帖人表示是因为刘一非推荐才开始追剧,结果一追就上瘾了。
孙祺顿时明白——收视率的飙升,原来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他立刻拨通电话表达感谢。
片刻后,电话那头传来刘一非清脆的声音。
“孙祺,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
“别装了,我是特意来谢谢你,多亏你帮忙宣传。”
刘一非听着孙祺的感谢,心里甜滋滋的。
“嘻嘻,没什么啦,也没帮太多。”
“怎么会不多?你神仙姐姐一句话,比什么都管用,收视率直接涨了05呢。”
听到刘一非在电话那头傻笑,孙祺也忍不住笑了。
“我看你采访了,你真的追这部剧?”
刘一非一听孙祺怀疑她,立刻急了。
“当然是真的!我一有空就看。”
“咦?这种纯男人戏,军旅题材的,你也喜欢?”
“喜欢,当然喜欢!”刘一非语气坚定,“我特别喜欢许三多,认准目标就坚持努力。
我也要像他那样。”
神仙姐姐立下了自己的目标。
“你演的成才,真不讨喜。”
孙祺一脸无奈。
“不是吧,你也是演员,不应该夸我演得入木三分吗?”
“我是演员没错,但我看剧的时候也是观众呀,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孙祺彻底认输,只好转移话题,聊了聊刘一非的专辑进展,随后结束了通话。
从那天起,《士兵突击》热度一路飙升,收视率直线上升,势不可挡。
连江浙台第二天的重播收视率都突破了5。
不仅收视率节节攀升,口碑也持续走高。
短短一周内,《士兵突击》成为网络和媒体热议的焦点,引发全民讨论。
从角色到剧情,从台前到幕后,各种细节被不断挖掘。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台词深深印在观众心中,迅速成为新一代网络流行语。
大家普遍认为,这部剧有望成为继《亮剑》之后的又一部经典。
刘小军今年17岁,脑子不算灵光,实在读不进书,高中没念完就辍学了。
他跟着村里的长辈外出打工。
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在他八岁时也离开了那个残破的家。
唯一的亲人奶奶,前几年也过世了。
在外漂泊两年,他吃过苦、受过累,因为头脑单纯还被人骗过,所幸都熬了过来。
已经很久没回家了。
说不想是假的,可回去又能怎样?家里空荡荡的,亲戚不待见,连饭都吃不饱。
倒不如在外面混着,白天在工地打零工、卖力气,晚上偶尔攒下几块钱,还能去网吧包夜打游戏。
他不偷不抢,不做违法的事。
有钱就打打牙祭,没钱就啃馒头配咸菜。
说到底,是个有底线的小伙子。
九月的一天,具体哪天他记不清。
日子对他而言,不过是日复一日的重复。
只记得那天热得像下了火。
他收工早,领了三十块工钱,这对他来说已很不错。
跟着同村的工友去市场买了菜,回到合租的大杂院做饭。
对他们这些靠力气吃饭的人来说,饭菜不必讲究,管饱就行。
盛了满满一盆饭,刘小军摸摸口袋,没剩几个钱,网吧是去不成了。
他打算去隔壁小卖部蹭电视看。
他常在《亮剑》播出时来,老板把电视放出来,本就是为了吸引顾客。
走进小卖部的院子,他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