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选题本身就不占优势。
另外,剧情基调过于压抑,整体风格阴沉,影响了观感,因此反响并不理想。
这次,姜为依然打算从电视剧入手,继续选择他熟悉的悬疑类型。
不过他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在保留悬疑核心的同时,会在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上进行巧妙包装,以吸引观众。
能与悬疑元素结合的题材,除了罪案,似乎只有谍战。
姜为在专心创作的同时,也在寻找合适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虽然进展不大,但他意外发现了一部令他满意的短篇小说——作家龙一于2006年发表的谍战小说《潜伏》。
原着与后来广为人知的电视剧版本有很大不同。
作为一篇万余字的短篇小说,《潜伏》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我方地下工作者余则成奉命潜入敌特机关天津站,担任少校副官兼机要室主任的故事。
为了完成任务,组织安排他与性格直爽的女游击队员翠平假扮夫妻。
余则成表面沉稳内敛,内心却充满胆识,而翠平来自乡间,性格耿直,不懂变通。
两人因出身和经历不同,相处两年中不断产生矛盾,但在一次次误解与冲突中逐渐理解彼此,最终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这个故事充满戏剧性,也富有时代感,背景符合一直受欢迎的抗战题材。
姜为非常喜爱这部小说,立刻决定将其改编。
然而当他联系作者时,才得知原着的改编权已经被孙祺的工作室抢先买下。
那个曾在学校会议室自信推荐剧本的年轻人,再次引起姜为的注意。
当孙祺接到姜为电话时,他正在王敬天的录音棚——也就是现在的音乐工作室。
他的第二张专辑首月销量刚刚公布:总共卖出了50万张。
这个数字几乎接近他第一张专辑的总销量。
销量增长不仅因为与电影《那些年》的联合宣传,更因为专辑中的每首歌都是精心挑选的经典。
开篇曲目《为你写诗》就是其中之一。
“爱情,既奇妙又让人着迷。”短短两句歌词,道出了爱情的本质。
很多人觉得这首歌旋律简单、歌词直白,像是口水歌。
但孙祺认为,越简单越见功力。
动人的旋律和简练的歌词,恰好表达了恋爱中最真实的情感。
“在爱情面前,谁都会变得天真。”
第二首是《愿得一人心》。
“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却蕴含巨大的勇气。
歌词通俗,旋律优美,孙祺将古典诗词的意境融入流行唱法,唱出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传达了男女之间真挚的期待。
整首歌中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遗憾,有“长逝入君怀”的伤感,也有“白头不相离”的誓言。
字里行间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歌一经推出,便成为情歌爱好者的必听之作。
第三首是《我的歌声里》。
这首歌原本是由光头沫唱红的。
虽然人争议不断,但歌曲确实出色,原版女声演绎同样动人。
它讲述的是对失去爱情的怀念与遗憾。
也存在于我的歌声里。
这是一首抒情歌曲,贴近生活,情感丰富。
整首歌情绪层层递进,在未来的回望中怀念过去,在成长之后为从前落泪。
孙祺选择这首歌来表达情伤主题,初听或许平淡,但越听越有味道,每一遍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感受。
第四首是《李白》。
必须承认,这也是一首口水歌。
但孙祺一直很喜欢它,正如歌中所唱:
“多数人劝我学着适应,世俗的眼光,我认真学了,却学到天亮。”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各种规则限制的时代,从小时候开始,就不断有人教我们如何做人。
家庭、事业、婚姻……种种压力接踵而至。
李白虽然一生坎坷,却活得洒脱自在。
孙祺所向往的,正是像他那样,历经世间百态,依然保持内心的快乐与豁达。
第五首歌是《追光者》。
这首歌可以说是“烂片出神曲”的代表。
后来作为电影《夏至未至》的主题曲,一经发布便迅速走红。
整首歌清新舒缓,歌词真挚感人,表达直接而温暖,令人感到治愈,充满深情。
孙祺在挑选电影《那些年》主题曲时曾反复思考,《追光者》同样打动人心。
歌词中那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总能让人陷入青春的回忆之中。
“我可以跟在你身后,像影子追着光漫游”
“我可以等在这路口,不管你是否会经过”
“每当我为你抬起头,连眼泪都变得自由”
经过多次比较,孙祺最终还是选择了原版《那些年》。
他认为《追光者》更多表现的是对命运的顺从,而《那些年》更贴近青春的主题。
“你是海上的烟火,我是浪花的泡沫”
“烟火”与“泡沫”虽美,却短暂易逝,就像命运中偶然的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