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压压的人群,心里一阵紧张。
除了前世看过的几场演唱会,他从未见过这么庞大的场面。
考生加上家长,恐怕有上万人。
俗话说:“人过一千,遮云蔽天;人过一万,无边无际。”眼前正是如此。
早上八点,工作人员开始组织考生入场,大家按准考证上的考场编号排队。
张晴一边帮孙祺整理衣领,一边鼓励道:“儿子,加油。”
“放心,妈。”孙祺对母亲笑了笑,挥挥手走进队伍。
第十一考场前,一个年轻工作人员正在说明入场顺序。
队伍里已有近百人,孙祺站在外侧,环顾四周,没看到一个熟人。
他想着会不会遇到杨密,但六千多名考生,哪那么容易碰上。
八点半,考生陆续进入教学楼。
大家在一间教室门口站好,两人一排。
工作人员宣布:考试九点开始,不得带包,通讯工具必须关机。
每批二十人,分别坐在教室两侧,外面候场的考生要保持安静。
孙祺数了数,自己是第三批,只能耐心等待,顺便看看周围的帅哥美女。
九点整,考试正式开始。
第一批考生进了教室,隔音效果不错,偶尔能听到几句响亮的声音,其他基本听不清。
每批大约三十分钟,等了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了孙祺。
初试的场面不小,讲台上坐着五位考官,牌子上分别写着:主考官、表演老师、台词老师、形体老师、声乐老师。
考官面前还放着一台摄像机。
考生坐好后,考官按号点名,每人做简短自我介绍并朗诵一段,平均用时一分钟左右。
看来网上说得没错,初试并不看重专业能力,主要看外形是否适合镜头,以及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要考专业,一分钟也看不出什么。
轮到孙祺时,他平静地介绍了自己,接着朗诵准备好的《乡愁》。
这首诗很多人都选了,他是这一组里第三个朗诵的。
孙祺的声音不是标准的播音腔,却带着磁性,略显沧桑,别具韵味。
他投入了真情实感,联想到自己的过往,情绪自然流露。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刚念完第一段,孙祺就看见有考官在纸上写着什么——说不定,直接过了呢。
朗诵结束后,孙祺回到座位,端正坐着安静等待。
从进考场那一刻起,考试就已经开始了——谁也不知道,在自己朗诵时,是否有考官在观察自己。
临近十一点,考试结束。
走出北影校门时,孙祺觉得自己发挥不错,通过初试应该没问题。
和父母碰面后,他简单说了说考试情况,然后一家人就动身回家。
两天后,京城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初试成绩公布,孙祺顺利通过。
看榜时,他注意到杨密的名字也在榜首,只是排在最后。
其实杨密也看到了孙祺的名字,但她没多想,只当是重名。
二试当天仍未遇见杨密,这次男女分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