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到了,别罗嗦了。”
孙祺没理他,自己活动着酸痛的四肢。
这一晚真把他累坏了。
两人上午从香格里拉出发,直接去了迪庆机场。
查了航班,发现没有直达的,最快的也只能到义屋,还要转一次机。
时间紧迫,只能选这个。
飞了八个小时后,他们下了飞机租车,按导航直奔横店。
又过了两个小时,终于到达。
巧合的是,导航推荐的酒店正是刘一非和《功夫之王》剧组入住的地方。
其实也不奇怪,横店地方不大,知名酒店就那么几家,导航推荐的重复率自然高。
两人各自开了间标准间,进屋后几乎什么都没做,直接倒头睡了。
第二天傍晚。
“王哥,这次真是麻烦你了。”
“别客气,韩董很重视你。
他上午刚从帝都飞过来,刚开完会,晚上还有安排。
中间这点休息时间都留给你了,我还从来没见过谁有这待遇。”
孙祺暗自叹了口气,心里有些不好意思。
“哎呀,我这不是耽误领导休息嘛。”
“谁让你这么急呢。”
“没办法,整个剧组都在等,一天就是十几万的开销。
再说是我师姐,我也不忍心看她为难。”
“确实,现在拍戏环境不容易,大家都不轻松。”
两人边走边聊,来到一间房前停下。
王博拍拍孙祺的肩膀,抬手敲了两下门。
“韩董,孙祺导演来了。”
“让他进来。”
王博躬身推开门,朝孙祺眨了眨眼,然后关上了门。
韩三屏住的是个套间,他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保温杯,低头吹了吹,喝了一口。
“韩董好。”
“坐吧。”
韩三屏放下杯子,抬头看了他一眼,脸上竟露出一丝笑意。
“你演的是什么角色?头发都剃光了,演和尚?”
“让您见笑了,是俞师姐给的角色,就是个和尚。
她要求严格,必须真的剃,说戴假发不自然。”
“俞家那丫头确实这样,对电影特别认真。”
“是。”
韩三屏调整了一下姿势,显得放松了些。
“我没记错的话,这是你第一次单独见我吧?”
“您记性真好,确实是第一次。
之前见过您,但都是在人多的地方。”
“嗯。
对了,恭喜你拿到戛纳最佳短片金棕榈。”
能得到韩三屏亲自祝贺,孙祺一时有些受宠若惊。
他知道这位在华语影视圈的地位有多高,用江湖话说,称一声“武林盟主”也不为过。
“多谢领导夸奖,其实都靠您……”
韩三屏笑着打断:“别说了,少拍马屁!是不是还想说‘在您的英明领导下’?年纪轻轻的,跟谁学的这一套?”
孙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糟糕,以前跟领导汇报时的习惯话脱口而出,“感谢领导”一说出口,后面就收不住了。
不过韩三屏嘴上拒绝,脸上却越来越有笑意。
“行了,说正事,这次找我有什么事?”
“哦对……”孙祺简要说明了《爱有来生》剧组的情况:香格里拉雨季提前两个月,拍摄被迫暂停,俞非鸿决定明年再拍,但全组两个月的档期眼看就要浪费。
“领导,我师姐为这部电影筹备多年,很不容易。
我刚出道时她帮过我,我不忍心看她多年心血白费,所以想帮一把。”
韩三屏听了,对孙祺更加欣赏。
身居高位的人往往更看重人品,孙祺这种知恩图报、重情义的性格,他很认可。
“俞丫头有点倔,但确实不容易。
说说你的计划。”
“领导,我想接手我师姐团队现有的人员和剩余档期,抓紧时间拍一部新电影。
这样既能减少她的损失,也算我为华语电影尽一份力。”
听到要再拍一部电影,韩三屏有些动心,但仍追问细节:“这个想法不错,但电影从剧本到拍摄,两个月能完成吗?你可别糊弄,不然我饶不了你。”
孙祺急忙摆手:“领导,我怎敢糊弄您?剧本我已经准备好了,是纯商业片,完成度很高。
您先看看。”说着,他递上一本薄薄的剧本。
听到“商业片”三个字,韩三屏眼睛一亮。
他现在对商业电影正求之不得。
那些知名导演拍片周期太长,一部动辄一两年,见效太慢。
之前培养的年轻导演,没成长起来的不说,好不容易有个冒头的,转头就去搞艺术创作,不断试探底线。
其他一些老导演的作品,别说票房了,集团还得贴钱,拍一部亏一部,再厚的家底也撑不住。
再加上企业改革提出“自负盈亏”,他刚当上一把手,年底业绩报表不能太难看。
想到去年贡献最大营收的竟然是孙祺的《那些年》,韩三屏不禁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