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较6月减少539万吨,但预计8—10月大豆到港量将分别在940万吨、600万吨以及450万吨左右,供应正由宽松向预期偏紧转换。
基于这些观察,韩风加快了止盈步伐。吨时,他再次平掉三分之一仓位。这个时候,他的持仓成本已经被大幅降低,剩余仓位的风险完全被前期盈利覆盖。
九月份,市场格局开始发生变化。随着美国中西部产区天气好转,美豆优良率回升。同时,da九月报告虽然下调单产,但期末库存高于市场预期,报告利多出尽的意味浓厚。豆粕价格进入高位震荡阶段。
在交易总结中,韩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da报告之战教会我,在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优势是最大的竞争优势。而对信息的正确解读,比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真正的交易高手,不仅要及时获取信息,更要善于甄别信息的权重,把握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模式。”
通过这次实战,韩风还深刻认识到,da报告行情往往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预期阶段,市场基于天气和作物状况形成预期;其次是报告发布阶段的剧烈波动;然后是消化阶段,市场深入理解报告细节;最后是修正阶段,价格根据实际供需变化进行调整。把握每个阶段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行情节奏。
“在da报告面前,保持谦逊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韩风在日志的最后写道。
秋意渐浓,韩风站在交易室的窗前,望着街上熙攘的人流,心中充满感慨。这一年的期海征战,让他从一个小额交易者成长为资金量超过千万的专业交易者。而豆粕战役的胜利,更是让他的交易理念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升华——从技术分析到基本面分析,再到信息分析的蜕变。
他知道,在未来的交易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da报告等待着他去解读,更多的市场机会等待着他去把握。毕竟,在这个信息驱动的市场中,能够持续盈利的,永远是那些既懂得分析信息,更懂得理解市场对信息反应逻辑的交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