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买入五百万股,”赵浙远汇报,“华夏基金也在持续加仓。”
韩风满意地点头:“让我们的账户开始分批减持,每次不超过总成交量的百分之十。”
这是一个精妙的操作。在机构大举买入的同时,韩风团队开始悄然出货。由于他们的卖单分散在不同账户,且单笔规模控制得当,在热闹的买盘掩护下,这些卖单如同水滴入海,没有引起任何注意。
下午,韩风安排了一场与海外投资机构的视频会议。这是通过瑞银证券安排的反向路演,面向二十多家qfii投资者。在会议上,王哲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了公司的技术优势和战略规划,回答了海外投资者关于知识产权、市场竞争格局等问题。
会议效果出奇地好。会后,瑞银分析师立即发布报告,将星耀科技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五十五元。
“海外资金开始关注了,”沈韵看着资金流向数据,“今天通过沪股通净流入八千万。”
韩风站在交易室中央,感受着这场由他导演的资本大戏逐渐走向高潮。市场上的每一个参与者——散户、游资、公募、私募、qfii——都认为自己是基于独立判断做出的投资决策,却不知所有这些判断都在他的精心引导之下。
这就是资本市场的荒谬之处,韩风想。人们总是认为自己在进行理性决策,却不知所谓的理性,往往只是被精心设计的情绪。
随后的几天,星耀科技的股价在机构资金的推动下稳步攀升,相继突破四十八元、五十元整数关口。媒体上的乐观报道越来越多,分析师们的目标价也节节攀升,从五十五元到六十元,再到六十五元。
在一个星耀科技市值突破五百亿的晚上,韩风独自留在办公室。他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份给团队内部的操作计划。这份计划的标题是“价值实现计划”,内容是如何在维持市场热情的同时,完成剩余仓位的派发。
他写道:“当所有人都相信这是一个价值投资故事时,我们的任务就从创造价值转变为实现价值。”
他详细规划了接下来两周的操作节奏:继续通过媒体释放利好消息,维持市场热度;安排更多机构调研,让买方感觉自己掌握了独家信息;同时,将出货节奏与这些事件精准配合。
写到一半,他接到王哲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王哲语气兴奋:“韩总,今天证监会领导来调研,对我们的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韩风淡淡回应:“很好,但这正是最危险的时候。”
“危险?”王哲不解。
“当所有人都看好时,就是该离开的时候了。”韩风说,“记住,在资本市场,真相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挂断电话后,韩风继续完成他的操作计划。在文档的最后,他写道:“价值投资的本质,不是发现价值,而是让市场相信你发现了价值。当这种相信成为共识,价值就已经在价格中得到体现。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共识形成时离开,在共识破灭前退出。”
窗外,陆家嘴的霓虹闪烁,勾勒出这个资本世界的轮廓。在这个世界里,真相与谎言交织,价值与泡沫共生。而韩风,正站在这个世界的中心,冷静地操控着一切。
他合上电脑,望向窗外。星耀科技的股价明天很可能继续上涨,也许真的会达到那些分析师预测的目标价。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他心中,这场戏的结局早已写好。而现在,他要做的,只是按照剧本,将这个结局完美地呈现给所有观众。
在这个由他创造的价值投资故事里,他既是作者,也是第一个离开剧场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