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1835十三行之王> 第17章 李文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李文茂(2 / 2)

后会有期”

凌风点点头,“后会有期”

卢家花园。

卢家大宅也只是比伍家略小一些,里面同样重楼叠阁,一处人工开辟出来的荷塘边上一栋戏楼,皓月当空,广州府最有名的凤凰仪戏班终于演到了《五登科》。

粤剧戏班早在明末时分就有了,至此时已经有了所谓江湖十八本,即十八部剧目:

《一捧雪》

《二度梅》

《三堂官》

《四进士》

《五登科》

《六月雪》

《》

此时中国人业馀生活贫乏,看戏便成了无数不多的消遣,于是各种戏班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大户人家还花钱养着一个戏班,戏班要价不低,戏子的身家远高于寻常百姓,名伶更是不比寻常富贵人家差。

能养得起戏班的非富即贵,时下也就是十三行中能够名列前茅的几大家养得起,当然了,像广州将军、两广总督、广东巡抚这样的位高权重者,其一旦就位,若是喜欢粤剧,十三行巨贾也会赠送一个戏班子。

江湖十八本之所以如此排列,也是投其所好,虽然戏剧内容迥异,但若是拣其精彩折本从开始演下去,无论是何寿诞都能拼凑出一台大戏。

比如四十大寿就能从《一捧雪》演到《四进士》,五十岁便到《五登科》,六十岁则是《六月雪》,诸如此类。

饶是如此,当剧目演到《五登科》时,已是半夜时分,莫说主角、广利行行主卢文翰之母、正值五十大寿的凌老太太了,就连一些极喜戏剧之人也是哈欠连连。

戏台下面有几十张桌子,周围则是灯笼高挂,照得场中如同白昼,卢家虽然衰落了,但名头尚在,十三行几大家都来了,挂在其下的一众散商也都来了,就连官府方面虽然主官不会亲来,但也派来了师爷幕僚到场恭贺。

正对着戏台的是一张大圆桌,居中者是一个富态安详的老太太,坐在其左边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是广利行行主卢文锦,他穿着五品文官的常服,这官衔自然是捐来的。

一般来说,老太太右边应该坐着其三子卢文蔚才是,抑或来自潘家嫡支的儿媳,但此时却换成了一个让所有的人都有些吃惊的少年!

这少年自然就是凌风了。

不但如此,在看戏时老太太还一直抓着他的手不放,这让其他人、包括卢文翰、卢文蔚在内都十分不解——不是说老太太因为年少时被凌家发卖对凌风之父凌子超一直心怀怨恨吗?

凌风自己也有些尴尬,对于这些不重故事情节,专挑热闹处上演的折本并不感冒,何况长时间间被自己的姑母抓着不放?

若不是台上一位从《一捧雪》一直演到《五登科》,还将生末净旦丑演了个遍、身手极为了得的演员吸引了他,此时的他恐怕早就昏昏欲睡了。

按照他姑母的介绍,那人艺名“茂官”,俗名李文茂,今年才十五岁,但身形挺拔,且面目俊秀,既能出演袅袅婷婷的女子,也能扮演声若洪钟的大侠,一开始就抓住了他。

此人名头极响,茂官,那可是卢家对外贸易时的署名,若是一般人卢家是绝对不会允许此名的出现的,但李文茂是唯一一个被卢家默许了的。

当然了,若不是来自后世的他知晓此人后来的事情,对戏剧并不感兴趣的他或许在演到第三出时就熬不住了,但此时的他却依旧强打精神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呀”

“咚咚咚呛呛呛”

随着茂官最后一长声浑厚悠扬的谢幕声以及一大阵整齐的锣鼓声出现,五台大戏终于结束了,一众戏子全体来到舞台前,而李文茂也不出所料地独自一人走到了老太太面前。

就是这样一晚唱戏,凤凰仪的演出费最少也要三百两,但凌氏是五十大寿,故此多半会多支出两百两,也就是五百两,除了这些,主角打赏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李文茂穿着戏服来到凌氏面前时,一大盘簇新的银元早就准备好了,时下通行于广州地界的银元绝大多数都是西班牙银元,但也有少数来自美国铸造的新币,眼前这盘就是,目测至少有两百枚。

李文茂跪着接过了盘子,卢文翰、卢文蔚、卢文辉三个儿子也跟着跪了下来,凌风正愕然着卢家三个儿子为何与一个戏子并排跪下,要知道这三人都可是捐了知县以上官衔的呀,却被凌氏推到李文茂身边跪下。

“五子登科!”

围观的人都大声唱起来,凌风这才明白个中意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