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字。我们正在教它第二个。”
他没再问。他知道她在赌,赌月壤能承载文明的重量,赌颜色不只是装饰,而是某种更深层的协议。
他们把chi-d1协议推入联合验证流程。系统提示:“需双首席联署,当前权限不足。”林浩调出越权协议界面,准备再次插入星图仪零件。苏芸按住他的手。
“别用Ω权限。”她说,“这次,我们要让它自己通过。”
他看了她一眼,收回手。
协议被提交至评审队列。工程组默认拒绝所有非结构参数变更,文化组尚未形成统一立场。赵铁柱的日志里写着:“频率微调003hz,相当于在风暴眼里调整伞骨角度,纯属自杀式操作。”阿依古丽提出保留意见:“若能证明结构稳定性,可考虑试点。”夏蝉的备注只有一句:“茶盏反光有新纹路,与上次不同。”
协议卡在第四级。
林浩回到私人舱室,取出墨斗。线绳在微重力中悬停,末端继续震颤,频率仍是437hz。他把它缠在腕表外圈,模拟天圆地方的结构。星图仪零件在表盘下微微发烫,像在回应某种信号。
他闭眼,回想母亲最后一次修复壁画的场景。她用朱砂勾线,手很稳,但呼吸已经断续。她对他说:“颜色会比人活得久,浩浩,你要让它有根。”
他睁开眼,打开终端,把l-07协议重新命名,加入一段新注释:“预沉积非为效率,而为存续。格物之极,在于护其所重。”
协议自动同步至chi-d1项目组。
苏芸正在调整频率响应曲线。她把441hz设为基准,加入动态偏移算法,让音叉频率在440-442hz之间微幅震荡,形成“频率滑步”,避免被锁定。
“干扰源是智能的。”她说,“我们得更狡猾。”
林浩站在她身后,看着屏幕上的波形图。两个信号在频谱上交错,像两把刀在对砍。
“它不想让我们留下颜色。”他说。
“那我们就偏要留下。”她按下参数锁定键,“而且,要让它知道,这是谁的颜色。”
协议最终版本生成。系统弹出提示:“chi-d1方案待审,当前支持率41。”
她没等投票结束,直接调出下一阶段准备清单:打印头校准、氧化铁微粒浓度测试、外部暴露舱预备。
林浩看着她的侧脸。她指尖还沾着朱砂,像没擦干净的血。
“下次打印,我来操作。”他说。
她点头,没说话。
终端突然震动。chi-d1协议被系统自动归类为“非标准文明输出”,标记与“安”字事件相同。元数据层新增一行小字:“反律协议已记录,响应窗口开启。”
她盯着那行字,手指在桌面上划出“反”字,又划掉,改成“应”。
“它收到消息了。”她说。
林浩看着墨斗线绳,它还在颤,频率没变。
但幅度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