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沧海覆云歌> 第122章 青云之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章 青云之阁(1 / 3)

江辰一语既出,满室皆静。

“嵩山,少林?”秦渊重复着这四个字,心头剧震。这千年古刹,武学圣地,竟会与至阳奇珍“赤阳天兰”有关?

杏林叟白眉微蹙,沉吟道:“少林寺藏经阁浩如烟海,达摩院武学精深,或有记载异宝的孤本典籍,亦未可知。只是……少林门禁森严,等闲难入,更遑论探问此等秘辛。”

简心轻轻握住秦渊的手,柔声道:“秦大哥,既有线索,总好过漫无头绪。少林乃正道魁首,或可一试。”她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坚定,不愿成为他的负累。

一直沉默如影的江辰,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冰冷无波:“藏经阁,《楞伽经》残卷,夹页。”言简意赅,却如惊雷炸响。

杏林叟猛地抬眼,目光如电射向江辰:“你如何得知?《楞伽经》残卷乃少林不传之秘,非首座以上不得翻阅!”

江辰迎着他的目光,那双燃烧着幽紫火焰的眸子毫无惧色,亦无波澜,只是淡淡道:“信与不信,在你。” 说完,便重新闭目,不再言语,仿佛刚才石破天惊的话语与他无关。

秦渊心中疑窦丛生。江辰身上秘密太多,他如何知晓少林如此核心的机密?这与他的身世、与他那寂灭剑道又有何关联?但此刻,这无疑是救简心最明确的一条线索。

就在此时,窗外传来一声极轻微的羽翼扑棱声。一道青影如电般穿窗而入,稳稳落在苏墨昔日惯坐的木椅扶手上,竟是一只神骏非凡的青色雀鸟,脚上绑着一枚精致的玉管。

“青云阁的‘青翎信使’!”杏林叟讶然。

秦渊心中一动,上前解下玉管。入手温润,显然是以特殊玉石制成,能保信息不泄。他捏碎玉管一端,取出一卷薄如蝉翼的丝绢,上面是苏墨那熟悉而飘逸的字迹:

“秦兄台鉴:闻兄已安抵江南,心甚慰。弟于金陵备薄酒,扫榻以待。‘赤阳天兰’之事已有眉目,据阁中秘录所载,或与嵩山少林亦有关联,然细节晦涩。另,阁内秘库恰存有‘补天丹’所需之‘千年石髓’、‘七彩月兰’两味辅药,可暂解燃眉。北疆风云骤紧,黑山堡确已易主,赵帅殉国,溃兵中确有铁山营旧部踪迹,然领兵者……似是当年叛徒孙德胜!此人现竟摇身一变,成‘抗虏义士’,其中必有惊天隐情!金陵波谲云诡,东厂‘缚苍龙’活动频繁,兄之行踪恐已泄露,万望小心。速来一叙,共商对策。苏墨手书。”

丝绢最后,还以极细的笔触勾勒了一幅简略的金陵地形图,其中“青云阁”的位置被重点标出。

信中所言,与江辰透露的信息相互印证!“赤阳天兰”果然指向少林!而青云阁竟已掌握部分辅药,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然而,北疆噩耗被证实的同时,一个更让秦渊怒火攻心的名字出现了——孙德胜!

那个在铁山血夜中亲手斩杀周崇将军、栽赃陷害于他的叛徒!他不仅没死,竟然还敢打着铁山营的旗号,以“抗虏义士”的身份出现?

一股比幽冥死气更冰寒的杀意自秦渊心底升腾而起,他握着丝绢的手因极度用力而微微颤抖,指节发白。韩铮、李诚、周崇将军……无数袍泽染血的面容在眼前闪过,最终定格在孙德胜那阴鸷冷酷的脸上。

“秦大哥?”简心担忧地轻唤,感受到他周身骤然迸发的凛冽气息。

秦渊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几乎要破体而出的怒火与恨意,将丝绢递给杏林叟。老者看后,神色亦是无比凝重:“孙德胜……此人竟还活着,且……此事蹊跷,背后恐有更大图谋。苏墨此人,智计深远,其言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青云阁势力盘根错节,其所图恐怕不小。这‘千年石髓’与‘七彩月兰’确是难得,但以此为由引你前去……”

秦渊自然明白其中关窍。苏墨是友是敌,至今难以界定。但眼下,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少林之路渺茫,且需从长计议,而青云阁的辅药却是实实在在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孙德胜的消息,像一团毒火,灼烧着他的理智,他必须去弄清楚!

“前辈,我意已决,前往金陵。”秦渊沉声道,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杀伐之气,“无论苏墨有何打算,为了心儿,为了……清理门户,这一趟我必须去。”

简心看着他眼中那近乎实质的恨意,心中忧虑更甚,却知无法劝阻,只能轻声道:“万事小心。”

秦渊转头看向角落的江辰:“江兄,你呢?”

江辰睁开眼,幽紫的眸子扫过秦渊,仿佛能看透他心中翻腾的杀意,又掠过简心,最后定格在窗外远方,那里是金陵的方向。“同行。”依旧是那冰冷的两个字,仿佛他的存在,只是为了跟随,或者说……等待某种与这杀意相关的“契机”。

采薇谷不宜久留。秦渊与简心、杏林叟商议后,决定由杏林叟继续以药力为简心延命,并设法研究“补天丹”残方,寻找其他可能。秦渊则与江辰即刻动身,前往金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离别总是匆匆。简心为秦渊整理好行装,将一本新誊写的《本草食经》塞入他怀中,低声道:“路上……记得按时吃饭,莫要……被恨意蒙蔽了心智。”她强忍着泪意,笑容温婉中带着深深的忧虑。

秦渊重重点头,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只化作一句:“等我回来。”他握了握她的手,触手一片冰凉。

他与江辰告别杏林叟,出了采薇谷,辨明方向,沿着运河,直奔金陵。

越接近金陵,气氛越发不同。运河之上,舟楫如梭,漕运繁忙,两岸市镇林立,人烟稠密,一派繁华景象。然而,在这繁华之下,秦渊却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紧张。码头上盘查的兵丁明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