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黄山别苑
会议室里的烟雾比往常更加浓厚,将每个人的脸都熏得有些模糊不清
校长坐在主位上脸色依然苍白,但精神却比前几天好了许多
他目光扫过在座的何应勤、陈成、白崇喜等人,声音虽然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道
“辞修,先说说前线的情况,我们主动出击,效果如何?”
被点到名的陈成站了起来,他的神情有些复杂,既有振奋也带着一丝沉重
“报告委座,自我们下令长江以南各战区对日军主动发起进攻以来,战果是有的”
他打开一份文档,汇报道:“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分别在鄂西和湘北地区,与日军第十一军展开了激战
我军将士,一扫之前的颓势,作战意志十分顽强,半个月内,我们收复了大小县城七座,歼灭日寇三千馀人”
“但是……”
陈成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了下去:“我军的伤亡,也十分巨大,伤亡与歼敌比例,接近五比一
很多新补充上去的部队,往往一个冲锋下来就减员过半,武器弹药的消耗更是天文数字,以我们目前的弹药储备来看这种强度的战斗最多还可以坚持一个月
这还是武器装备足够列装现有部队的前提下,开战以来武器的损毁也非常严重我们马上要面临一线部队装备不够的情况”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这个战损比让所有人都感到心头沉甸甸的
这说明,党国军队的战斗力,在经历了之前的惨败和精锐尽失后,已经跌落到了一个危险的谷底,现在完全是靠着一股血气在硬撑
而装备和弹药方面更是糟糕透顶,虽然士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没有武器装备一切都是空谈
“招兵的情况呢?”
校长似乎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脸上没有什么波澜继续问道
负责后勤补给的何应勤站了起来,脸上总算有了一丝喜色
“委座,这一点,比我们预想的要好”
“自从我们宣布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并且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前线的捷报之后,民间的参军热情确实被调动起来了”
“各地的征兵处,不再象之前那样门可罗雀,尤其是在我们刚刚收复的地区,很多青年看到中央军真的在打鬼子,都主动前来报名
虽然还达不到人山人海的程度,但至少我们每天都能招到新的兵员了,而且招兵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
“按照这个趋势,只要我们能继续保持对日寇的攻势,兵源问题应该可以得到缓解”
这个消息,是今天会议上唯一的好消息
众人紧绷的脸上,都稍微松弛了一些
有兵,就有希望
但陈成却泼了一盆冷水:“敬之兄,你别高兴得太早,按照我们现在的伤亡速度,招兵的速度,很可能还跟不上前线消耗的速度
长此以往,我们的总兵力,依然是在不断减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打几个漂亮的大胜仗
只有大胜仗,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民心,让那些观望的年轻人都来参军!”
陈成加重了语气
“不仅如此”
白崇喜也跟着补充道:“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武器,更好的武器,不然,拿新兵的命去填,再多的兵也不够用,而且也不会对小鬼子造成什么太大的伤害
毕竟新兵战斗力本来就弱,要是再没有武器那完全就炮灰没有任何作用只会无辜增加战损比”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校长的身上
兵源、武器,这才是问题的内核
校长没有立刻回答,他转头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戴老板
“雨浓,莫斯科那边,有回音了吗?”
戴老板站起身,神色有些难看,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译好的电文,低声念道:
“莫斯科方面回电,斯林同志对委员长阁下的问候表示感谢
关于华北局势苏方同样表示关切,并认为任何单方面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都不利于远东的和平稳定”
念到这里,戴老板停顿了一下,似乎接下来的话很难以启齿
“但是”
他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在坐的众人然后继续念道:
“苏方认为,在对延安方面的真实意图和底线没有进行充分了解之前,他们不便贸然介入
苏方已决定,将派员与延安驻莫斯科代表进行接触,以商讨对日协同作战为由,探寻其真实态度”
“电报的最后,莫洛托夫暗示,苏方对华夏内部的团结抱有期待,但最终的政策,将取决于哪一方更能维护苏维埃在远东的合法权益”
电文念完,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每个字,都象一记耳光,火辣辣地抽在所有党国柱石的脸上
“混蛋!”
何应勤第一个没忍住,一拍桌子气得满脸通红:“这帮北极熊,真是喂不熟的狼!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把我们当备胎了?还要先去问问延安的意见?”
“这不明摆着吗?”
白崇喜冷笑一声:“他们是想两头下注,价高者得,谁能保证他们在东北的那些铁路、港口利益,他们就帮谁!”
“欺人太甚!东北是我们的!凭什么要拿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