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 第2章 青石板上的药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青石板上的药香(4 / 7)

等会儿,你看她的舌苔。”

林墨凑近一看,女孩的舌尖红得像点了朱砂,舌苔却薄白得几乎看不见。他突然想起医案里的记载:“舌尖红为心火盛,苔白为寒邪郁肺,需先泻后补。”

“是不是该换雀啄灸?” 他抬头问赵铁山,声音里带着不确定。

老人赞许地点点头:“没错。先以雀啄泻法清火气,再用温和补法固肺气。你爷爷总说,穴位是死的,手法是活的,得跟着病人的气走。”

林墨深吸一口气,捏着艾条在女孩的肺俞穴上方快速起落。艾火的光晕在皮肤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像只振翅的蝴蝶。女孩的呼吸越来越平稳,原本紧攥着书包带的手慢慢松开,搭在膝盖上,手指无意识地跟着呼吸的节奏轻轻动着。

“你叫什么名字?” 林墨一边施灸一边问,想分散她的注意力。

“陈小雨。” 女孩的声音轻快了些,“在三中读高一。”

“平时经常发作吗?”

“嗯。” 陈小雨的眼睛盯着跳动的艾火,“不能跑步,不能吃冰的,连花粉都不能闻……” 她忽然低下头,声音小了下去,“同学们都叫我‘玻璃人’。”

林墨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想起自己高中时也总被同学嘲笑 “书呆子”,那种想融入群体却又格格不入的滋味,他太懂了。赵铁山在一旁轻轻咳嗽了一声:“小雨,你这病啊,按老法子得用‘三伏灸’。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把艾火的劲儿攒进骨子里,冬天就能少遭罪。”

“真的有用吗?” 陈小雨的眼睛亮了起来,像被点燃的星火,“我妈带我去了好多医院,都只让我带气雾剂……”

“试试就知道了。” 林墨的声音比刚才稳了些,“我爷爷的医案里记着好多哮喘病人,用三伏灸调理几年,慢慢就好利索了。”

陈小雨看着他的眼神里多了些什么,不再是刚才的惊慌,而是带着点期待。林墨突然觉得,手里的艾条好像没那么沉了,那些曾经让他头晕的穴位图,似乎也渐渐清晰起来。

当最后一壮艾炷燃尽时,巷口传来卖豆腐脑的吆喝声。陈小雨站起身,试着深吸了口气,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我好像…… 能吸满一口气了!” 她原地转了个圈,书包上的铃铛叮当作响,“以前跑完步,得喘好几个小时呢!”

赵铁山笑着把剩下的定喘散包好递给她:“每天冲一次,连续喝三天。下周三来复诊,我们开始准备三伏灸的药饼。”

陈小雨接过药包,突然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林医生,谢谢赵爷爷!” 她转身跑出门口时,又回过头来,“林医生,我能来给您帮忙吗?不要工钱,管饭就行!我可以扫地、擦桌子,还能帮您整理药柜……”

林墨愣住了。赵铁山在他身后轻轻推了一把:“这丫头机灵,让她来帮帮忙也好。正好你缺个打下手的。”

陈小雨的眼睛更亮了,用力点头:“我明天一早就来!” 说完,像只快活的小鸟一样跑进了巷口的阳光里。

林墨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拐角,转身时撞见赵铁山正盯着墙上的穴位图出神。老人的手指在 “膻中穴” 的位置轻轻点着:“你爷爷总说,医馆里不能太冷清。人多了,药香才能活起来。”

暮色渐渐漫进诊室,林墨点燃墙角的油灯,昏黄的光晕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赵铁山开始教他辨认医案里的药材图谱,从麻黄的纹路讲到杏仁的产地,声音混着窗外的蝉鸣,像首古老的歌谣。

“这味细辛要选辽细辛,根须上有细小的绒毛,闻起来辛辣中带点甜。” 赵铁山指着图上的草药,“你爷爷年轻时为了找正宗的辽细辛,在长白山里迷了路,饿了三天,靠吃野果才走出来。”

林墨的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仿佛能摸到祖父当年留下的温度。他忽然想起自己昨天还在纠结要不要卖掉这栋老房子,现在却觉得,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藏着故事,等着他去发现。

夜深了,赵铁山背着药篮回家时,巷子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洒在青石板上,像铺了层碎金。林墨锁好百草堂的门,转身看见门楣上的匾额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他伸出手,轻轻摸了摸 “百草堂” 三个字,指尖触到那些凹凸不平的刻痕,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些什么。

第二天一早,林墨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揉着眼睛打开门,看见陈小雨背着书包站在门口,手里还提着个保温桶。女孩的脸上带着点腼腆的笑:“我妈让我给您带的早饭,小米粥和茶叶蛋。”

林墨接过保温桶时,指尖碰到了女孩的手,冰凉冰凉的。他突然想起医案里说过,哮喘病人大多阳气不足,手脚容易发凉。“先进来暖和暖和。” 他侧身让陈小雨进来,“我去烧点热水。”

诊室里很快弥漫开小米粥的香气。陈小雨放下书包就开始忙活,先用抹布把诊桌擦得锃亮,又拿起扫帚仔细清扫墙角的艾灰,动作麻利得像个老手。林墨看着她瘦小的身影在诊室里穿梭,心里忽然暖暖的。

“林医生,你看这个!” 陈小雨从樟木箱后面拖出个落满灰尘的铜人,“刚才扫地时发现的。”

那是个半人高的铜制人体模型,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穴位,有些地方还镶嵌着小小的银针。铜人的底座上刻着 “光绪年制” 四个字,边缘已经有些磨损。林墨擦去上面的灰尘,铜人立刻露出温润的光泽,像块被岁月打磨过的玉。

“这是你爷爷的宝贝。” 赵铁山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拎着个布包,“当年你太爷爷用了三年时间才铸成的,每个穴位都参照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