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 第58章 艾草园疑云与传承坚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章 艾草园疑云与传承坚守(4 / 7)

更多挑战,但只要身边有苏清瑶、赵铁山、马明哲、陈小雨,还有无数支持中医的人,就没有什么能阻挡艾火燎原的脚步。

接下来的日子里,百草堂的众人一边忙着艾草园的培育,一边推进 “青年中医联盟” 的成立。林墨和苏清瑶整理出《艾草种植与艾灸技法培训教材》,马明哲联系了市内的几所中医药大学,邀请学生来百草堂实习;赵铁山则负责培训社区医生,教他们基础的艾灸技法;陈小雨则继续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科普中医知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中医非遗。

一个月后,“青年中医联盟” 在重建后的艾草园盛大成立。活动当天,艾草园里热闹非凡,众人围绕中医展开实践与交流,王主任的肯定让这份传承更具意义。林墨见证梦想逐步实现,接下来将从联盟后续发展、新的挑战与机遇、隐藏线索等方面,延续故事并埋下伏笔。

一个月后,晨光为重建后的艾草园镀上一层金边,青瓦白墙的亭台楼阁间,艾草特有的清香混着晨露在空气中流转。“青年中医联盟” 成立仪式就在这片氤氲着药香的天地间拉开帷幕,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医爱好者背着帆布包,里面鼓鼓囊囊地装着笔记本与艾灸器具;医学院的学生们戴着校徽,眼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身着白大褂的年轻医生们,将听诊器换成了银针盒,在园中小径上热烈讨论着经方配伍。

仪式现场,临时搭建的木台上摆放着青铜药碾、陶制艾灸罐,背景幕布上 “艾火燎原,薪火相传” 八个大字苍劲有力。当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市非遗中心的王主任走上台,他手中握着一沓泛黄的古籍复印件,对着话筒说道:“各位,这是清代温病学派的手稿,是咱们中医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把它带来,就是希望能借着青年中医联盟成立的东风,让这些沉睡的智慧重焕生机。” 说着,他将复印件轻轻放在桌上,台下的年轻人立刻围拢过来,手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林墨站在人群中央,目光扫过祖父亲手栽种的百年艾王。这株老艾草历经岁月沧桑,此刻却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叶片上滚动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就在众人沉浸在古籍的世界时,突然,一阵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打破了园中的宁静。一辆白色救护车疾驰而来,在艾草园门口急刹,车门打开,担架上躺着一位面色青紫的老人,家属哭喊声撕心裂肺:“大夫,求求你们救救我爸!他哮喘发作,西医的药都不管用了!”

现场顿时一片慌乱,几个年轻医生本能地冲向救护车。林墨却注意到老人脖颈处的暗紫色纹路,这分明是寒痰壅肺的症状!他高声喊道:“先别挪动!取陈年艾绒、麻黄、细辛!” 话音未落,旁边的青年中医联盟成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有人奔向艾草烘干房,有人翻找随身药箱。不到三分钟,特制的艾灸盒已经架在老人天突穴上,艾烟袅袅升起。

随着艾火的温热渗透,老人喉间的哮鸣音渐渐减弱。林墨一边施灸,一边指挥助手调配中药:“急煎三子养亲汤,加葶苈子、苏子!” 当第一碗汤药喂下后,老人缓缓睁开眼睛,浑浊的泪水顺着皱纹滑落。家属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林墨连忙扶起,说道:“快别这样,中医讲究‘医乃仁术’,这是我们该做的。”

这场突如其来的急救,让原本的成立仪式变成了中医实战课堂。王主任拍着林墨的肩膀,激动地说:“小林,你这应变能力,不愧是老中医世家出身!不过,你注意到老人的脉象了吗?那里面似乎还有别的玄机。” 林墨微微皱眉,回想起刚才指下那如琴弦般紧绷的脉象,确实暗藏玄机,但一时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当晚,艾草园的灯火依旧明亮。林墨在祖父留下的书房里,翻看着那本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的《艾草经》。突然,书页间飘落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祖父的字迹:“寒潭之下,必有奇艾;奇艾现世,百病可医。” 这是什么意思?林墨摩挲着纸条,陷入沉思。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窸窣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个黑影一闪而过。

第二天一早,林墨召集联盟骨干开会。“各位,昨天那位哮喘老人的病情不简单。我怀疑他接触过某种特殊的致病源,而祖父留下的线索,或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他将纸条展示给众人,青年医生苏瑶推了推眼镜,说道:“寒潭?附近只有后山的忘忧潭符合描述,不过那里传说有瘴气,很少有人去。”

“正因为如此,才值得一探究竟。” 林墨眼神坚定,“我们分成三个小组,一组研究古籍中关于特殊艾草的记载;二组追踪老人的生活轨迹,寻找致病线索;三组跟我去忘忧潭。”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撞开,一位满脸惊慌的村民闯了进来:“不好了!村里又有人发病了,症状和昨天那个老人一模一样!”

林墨立刻带队赶往村子,发现患者都是在近期去过后山的村民。更诡异的是,他们的发病时间都在深夜子时。林墨在患者家中仔细勘察,终于在墙角发现一些黑色的孢子,形状酷似艾草的种子,却散发着刺鼻的腐臭味。“这不是普通的致病源,” 林墨将孢子小心装进玻璃瓶,“很可能是某种变异的艾草产生的毒素。”

与此同时,留守艾草园的研究小组传来消息。古籍专家陈教授捧着一本宋代医书,声音颤抖地说:“找到了!《瘴疠考》记载,北宋年间曾出现过一种‘噬命艾’,它生长在阴寒之地,吸收瘴气而生,其孢子能引发类似哮喘的症状,严重时会致人窒息而亡。更可怕的是,普通艾草对它毫无作用,反而会加速毒素扩散!”

听到这个消息,林墨心中一紧。祖父留下的 “奇艾”,难道是对抗 “噬命艾” 的关键?他决定立刻前往忘忧潭,临行前,特意叮嘱留守的联盟成员:“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千万不能用常规艾灸!” 当他带着探险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