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大片生机勃勃的银绿色,艾草茁壮,绿意盎然。
“各位请看,这里,中国的西域火洲。三年前,由于极端高温气候和地下矿物质变化的共同作用,这里的艾草发生了罕见的恶性变异。”林墨切换图片,显示出变异艾草狰狞的形态和释放的紫色毒素在显微镜下的活动影像,“它们产生的新型生物碱毒素,能够强烈干扰人的神经系统,甚至诱发可怕的幻觉。当时,这片土地被视为生命的禁区,传统的治理方法束手无策。”
“我们团队介入后,并没有简单地采用化学消杀或基因摧毁这种‘对抗’性的思路。我们回归到中医最核心的‘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变异艾草的本质是‘热毒’过盛,那么,我们就寻找能够克制这种热毒的‘寒性’力量。于是,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同样生长在极端环境,但属性至寒的‘冰魂艾’。”
屏幕上开始动态演示团队的研究过程:如何提取冰魂艾的寒性基因片段,如何通过非破坏性的基因编辑技术,将其与火洲变异艾草进行定向融合,如何在中和毒素的同时,保留并强化艾草本身的药用特性,最终培育出能够在火洲恶劣环境中健康生长、且完全无毒的新品种艾草。
“整个过程,就像一位高明的中医治病,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整体出发,调理病人全身的气血阴阳,恢复其内在的平衡,让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被激活,从而从根本上祛除病邪。我们对待这片土地,也是如此。我们不是在‘消灭’一种有毒植物,而是在‘治愈’一片生病的土地,帮助它恢复生态平衡。”
林墨的演讲深入浅出,将深奥的中医理论与前沿的基因科技完美结合,引发了台下强烈的共鸣。演讲刚进入提问环节,巴西中医协会的会长卡洛斯先生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林先生,您的演讲令人震撼!但请原谅我的直接,巴西地处热带,气候常年湿热,与冰魂艾所需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您的研究成果虽然卓越,但似乎难以直接应用于巴西。请问,对于类似我们这样的湿热地区,在艾草资源和应用方面,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或解决方案吗?”
这个问题非常实际,也代表了众多处于类似气候带国家代表的关切。林墨显然早有准备,他从容不迫地点击屏幕,调出了一张精心绘制的“全球主要艾草品种生态适配性与改良路径地图”。地图上,巴西所在的区域被醒目地标注为橙色。
“卡洛斯会长的问题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团队近年来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林墨将巴西区域放大,“针对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我们并未强行推广冰魂艾,而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经过大规模的野外普查和实验室分析,我们筛选出了巴西本土的一种特有艾草品种——我们暂命名为‘南美野艾’。这种艾草天生具有适应湿热环境的强大基因,但其药用成分含量相对较低。”
“于是,我们利用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冰魂艾中高效解毒、镇静安神的特定药效基因,与‘南美野艾’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抗病性基因进行结合,成功培育出了一种全新的杂交品种,我们称之为‘热适应艾’(thero-adapted arteisia)。这种新型艾草性微温,不仅能在巴西的湿热环境中茁壮成长,更重要的是,它表现出卓越的祛湿、消炎、通络止痛的功效。”
林墨进一步切换ppt,展示出详细的实验数据和临床报告:“基于‘热适应艾’,我们特别针对巴西地区高发的湿热型关节炎、肌肉酸痛等疾病,研发了一套‘隔蒜灸+薄荷艾绒’的特色疗法。在圣保罗大学教学医院进行的为期一年的临床试验表明,该疗法对中重度湿热型关节炎的有效率达到了89,显着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且副作用极小。”
他看向卡洛斯,语气真诚而恳切:“卡洛斯会长,如果巴西的中医协会和相关机构有兴趣,我们国际艾脉联盟非常愿意提供‘热适应艾’的种源、全套培育技术,并派遣专家团队,协助贵国建立本土化的艾草种植基地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同时为当地医生提供全面的技术培训。我们希望,艾草这项宝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能够在全球更多地方生根发芽,造福当地人民。”
卡洛斯会长听完,激动得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大声回应:“有兴趣!太有兴趣了!林先生,我们不需要等待,如果您方便,我们明天,不,今天下午论坛间隙就可以先签署一个合作备忘录!巴西有广?的土地和众多受困于风湿病的民众,我们迫切需要这样的合作!”他急切而真诚的态度,引得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和更加热烈的掌声,会场的气氛瞬间被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的提问更加踊跃。一位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分子医学中心的学者马丁·科勒教授,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且专业的问题,他的语气带着日耳曼学者特有的严谨和审视:“林先生,我必须承认,您展示的生态治理成果和临床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我想了解更本质的东西:您所提到的冰魂艾解毒剂,其作用的精确分子靶点是什么?具体的结合常数(ka值)是多少?这些关键的原始实验数据,是否已经或者计划向国际科学界完全公开,以供同行评议和验证?”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涉及科研成果的可重复性和可信度,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林墨,期待他的回答。
就在这时,马明哲冷静地站起身,向主持人示意后,稳步走上讲台。他接过林墨递来的激光笔,向科勒教授点头致意,然后直接操作电脑,调出了一组复杂而精美的三维分子结构动态模拟图。
“科勒教授,您的问题非常专业,谢谢。”马明哲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清晰而冷静,带着不容置疑的科学严谨性,“针对火洲变异艾草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