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 第111章 赵铁山的“通道”解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章 赵铁山的“通道”解惑(7 / 13)

巷的路灯已经亮起,昏黄的灯光下,有患者在排队复诊,有志愿者在咨询实验,有记者在采访记录。百草堂的艾烟袅袅升起,带着千年的清香,飘向远方,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与新生的故事。

当晚,林墨在祖父的医案上,写下了新的一页:“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通道’理论获世界认可,非一人之功,乃中医智慧之必然。今立此志,愿以毕生之力,探‘通道’之奥秘,传中医之薪火,解万民之病痛。”

写完后,他放下笔,抬头看向窗外。月光透过窗棂,照在经络铜人上,朱砂画的“通道”线条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仿佛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向更广阔的世界。

马明哲立刻上前一步,指着图表右侧的解剖标注:“张教授您看,至阳穴下方对应着胸髓第七节段的神经根,而灵台穴对应第八节段。我们推测艾灸的温热刺激可能通过脊神经反射弧影响内脏功能,但具体是通过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调节,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

赵铁山端着茶盘过来,给众人各倒了一杯茶,慢悠悠地说:“老辈人不说什么神经节段,只讲‘督脉为阳脉之海,至阳穴乃阳气所聚之处,胃寒者得此阳气温煦,寒凝自散’。你们说的那些名词我听不懂,但这穴位的功效,是祖祖辈辈治出来的经验。”

张教授接过茶杯,轻啜一口,目光在赵铁山和林墨之间流转:“赵老说得有道理,经验医学的价值不容小觑,但现代医学需要弄清楚‘为什么有效’。林大夫,我听说你之前用至阳穴急救过一位胃痉挛患者,能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林墨点头,思绪回到那次紧急救治的场景:“那是个四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中午吃了碗凉面,又吹了空调,突然捂着胸口蹲在地上疼得直冒冷汗。我当时摸他的脉象,沉紧有力,舌苔白腻,判断是寒邪直中胃腑,气机阻滞。来不及准备太多,就拿了根陈年艾条,在他至阳穴上悬灸,大概三分钟不到,他就说胸口的憋闷感减轻了,五分钟后疼痛基本缓解。”

“哦?这么快?”张教授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有没有观察到他的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反应?比如有没有出汗、肌肉放松之类的表现?”

“有,”林墨回忆得很细致,“灸到两分钟左右,他额头开始冒细汗,原本紧绷的肩膀慢慢放松了,一开始攥着拳头的手也松开了。我当时还注意到,他的呼吸从急促变得平稳,这应该是气机通畅的表现。”

苏清瑶适时补充:“我们后续追踪了这位患者,他之前有五年的慢性胃炎病史,那次急救后,我们给他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理方案,每周艾灸至阳穴和中脘穴两次,配合生姜红枣茶。现在他的胃炎复发频率从每月三四次降到了每月一次,胃功能检测的各项指标也都有提升。”她打开随身带的文件夹,拿出一份完整的病例档案,“这是他的随访记录,包括症状评分、胃镜报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都在这里。”

张教授接过病例档案,一页一页仔细翻阅,时而点头,时而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陈小雨举着手机悄悄拍摄,镜头从众人的表情扫到桌上的病例和数据图表,嘴里还小声给直播间的观众解说:“家人们看到了吗?这位就是神经生理领域的泰斗张教授,正在看我们百草堂的病例档案呢,这可是对我们中医实力的最大认可!”

过了足足二十分钟,张教授才合上病例档案,抬头看向林墨:“林大夫,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能不能现场看一次你施灸?最好是针对胃部不适的患者,这样我们可以实时监测一些指标。”

林墨还没开口,苏清瑶就抢先说道:“张教授,太巧了!我们今天上午预约了一位胃寒型胃痛的患者,九点半就到,现在还有二十分钟,正好可以安排。我们之前已经和患者沟通过科研观测的事,他也同意配合。”

“那真是太好了!”张教授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马主任,你把带来的监测仪器赶紧准备好,我们测一下施灸前后的胃电活动、皮肤温度和心率变异性,看看能不能捕捉到关键的变化数据。”

马明哲立刻招呼随行的助手,从车上搬下来两台便携式监测仪器。陈小雨好奇地凑过去看:“马医生,这东西是测什么的呀?能看出艾灸是不是真的起作用了吗?”

马明哲一边调试仪器一边解释:“这台是胃电图仪,能监测胃平滑肌的电活动,判断胃动力情况;这台是多参数生理监测仪,能测皮肤温度、心率、呼吸和心率变异性,心率变异性可以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如果艾灸真的能调节内脏功能,这些指标应该会有相应的改变。”

九点二十五分,患者准时到达。这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性,穿着厚厚的棉袄,进门就搓着手说:“林大夫,我这胃又开始不舒服了,昨天晚上吃了点凉菜,半夜就疼醒了,一直隐隐作痛到现在。”

林墨让患者坐下,先给他诊脉,又看了舌苔,问道:“除了胃痛,有没有怕冷、反酸、嗳气的症状?大便是不是偏稀?”

“对对对,”患者连连点头,“特别怕冷,一到冬天胃就更不舒服,反酸倒没有,就是老嗳气,大便确实有点稀,不成形。”

“嗯,典型的胃寒证,”林墨对张教授说,“脉象沉迟,舌苔白滑,加上患者的症状,符合中医‘胃寒凝滞’的辨证。接下来我会艾灸他的至阳穴和中脘穴,先灸至阳穴,再灸中脘穴,每个穴位灸十分钟。”

马明哲和助手已经准备好仪器,给患者贴上电极片,连接好监测仪器。屏幕上很快出现了波动的曲线,马明哲指着屏幕说:“张教授,您看,现在患者的胃电频率是28次\/分钟,低于正常的30-40次\/分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