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 第114章 社区义诊的邀请函与暗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社区义诊的邀请函与暗流(3 / 8)

居民都在评论区留言说“一定会去”“林大夫的艾灸特别管用”,还有人问能不能提前预约,陈小雨都一一回复,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正在涌动。社区医院的办公室里,马明哲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指在鼠标上用力点击,屏幕上播放着陈小雨发的短视频,视频里林墨耐心给老人诊脉的画面配上温馨的音乐,收获了满屏的“林大夫辛苦了”“为中医点赞”的评论,还有几条评论格外刺眼——“我们家老人一直在社区医院拿药,效果一般,周六去看看林大夫”“社区医院的检查太麻烦了,还是中医调理方便”。马明哲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猛地关掉视频,鼠标被他拍得发出一声闷响,桌面上的水杯都跟着晃了晃,水花溅到了桌角的病历本上。他打心底里鄙视中医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野路子”,觉得那些所谓的疗效都是患者的心理作用,上次有个老人说艾灸治好了他的失眠,马明哲当场就反驳说“这是安慰剂效应,没有临床数据支撑”。更让他焦虑的是,百草堂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分流社区医院的老年患者群体了,要知道,社区医院的主要营收来源就是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基础诊疗和体检,若是患者都跑去百草堂,他这个内科主任的位置都可能坐不稳,上个月的科室业绩已经下滑了不少,院长已经找他谈过话了。

“马主任,社区义诊的活动,我们医院也收到邀请函了。”助手小张推门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份红色的邀请函,脚步有些迟疑,不敢看马明哲的脸色。小张刚从医学院毕业没多久,对中医并没有什么偏见,还觉得中西医结合是个不错的方向,只是马明哲的态度让他不敢多说什么。

马明哲接过邀请函,看都没看就扔在桌上,邀请函滑过桌面,停在了水杯旁边,他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指甲都掐进了掌心:“去,怎么不去?我倒要看看,林墨那个小子到底有什么花言巧语,能让这么多人追捧。”他嘴角勾起一抹阴鸷的冷笑,指尖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声响,像是在盘算着什么阴谋,“上次青山村公益行,就有好几个在我们医院拿药的老人,说要停掉西药改艾灸,我当时就警告过他们,西药不能随便停,可他们就是不听,这要是传开来,其他患者都跟着学,我们科室的业绩还怎么保?这次必须揭穿他的真面目,让大家知道所谓的中医调理,不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骗术罢了。”

助手小张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可是马主任,林墨的艾灸确实治好了一些病人,比如上次那些外卖骑手,有个小伙子腰间盘突出,在我们医院做了半个月理疗都没好,找林墨艾灸了几次就好多了,还有青山村的王大爷,他的关节炎也是林墨调理好的,这些都是我亲眼看到的。”小张说话时,声音越来越小,因为他看到马明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那都是巧合!要么就是患者自欺欺人的心理作用!”马明哲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文件和水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文件散落一地,水杯里的水洒了一大片,浸湿了好几份病历。他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小张,眼神里满是怒火:“中医那套阴阳五行、辨证施治,连个标准化的检测数据都拿不出来,根本算不上科学医疗!你看看人家西医,有血常规、ct、核磁共振,每个数据都能精准反映病情,中医呢?就靠摸脉看舌苔,能看出什么来?”他弯腰捡起散落的文件,用力拍了拍上面的水渍,眼神里满是算计,“这次我们带最先进的全自动血压仪、血糖检测仪过去,再带上腰椎ct和膝关节x光的预约单,现场给老人测数据、做对比,把检测报告打印出来给他们看,让林墨的‘野路子’技法在科学数据面前无处遁形。只要他的调理站不住脚,那些老人自然就会回到我们医院来,到时候再给他们推我们的慢性病管理套餐,业绩肯定能上去。”

转眼就到了义诊当天。清晨六点多,天刚蒙蒙亮,铜人巷里还带着几分凉意,巷口的老槐树上传来清脆的鸟鸣。林墨就和苏清瑶、赵铁山、陈小雨一起,推着一辆装满物资的小推车,赶往社区中心广场。小推车上放着十几个装满艾条的纸箱、几台血压计、血糖仪、厚厚的穴位图、打印好的食疗方手册,还有几壶提前泡好的艾草茶,用保温壶装着,准备给老人们驱寒。苏清瑶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外套,头发扎成了马尾,显得格外干练;赵铁山则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提着一个装着推拿工具的布包;陈小雨穿着百草堂的定制t恤,胸前印着“百草堂·仁心仁术”的字样,蹦蹦跳跳地走在最前面,负责带路。此时广场上已经有社区工作人员在布置场地,蓝色的义诊帐篷整齐排列,每个帐篷前都挂着醒目的横幅,桌子和椅子也摆放就绪,几位工作人员正忙着给桌子铺桌布,还有人在调试音响设备,准备播放养生知识。

“林大夫,你们来得真早!”李主任快步迎上来,她穿着志愿者马甲,手里拿着一个对讲机,显然已经忙了好一会儿了,脸上带着疲惫却依旧热情的笑容,“好多老人五点多就过来排队了,都坐在那边的长椅上等着呢,说怕来晚了排不上号。”她指了指广场东侧的休息区,那里果然坐了不少老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翻看带来的报纸,还有几位老人正踮着脚往入口处张望,看到林墨他们,眼睛都亮了起来。

林墨抬头望去,果然看到广场上已经来了不少老人,大概有二三十位,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有的由子女陪着,有的互相搀扶着。他们坐在蓝色的长椅上聊天,手里大多拿着保温杯,还有人带着小马扎,显然是做足了排队的准备。老人们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看到林墨他们推着物资过来,纷纷站起身打招呼:“林大夫来了!”“苏大夫也来了!”林墨笑着挥手回应,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我们早点来准备,也好让老人们早点看上病。”林墨说道,然后带头开始卸物资,苏清瑶和陈小雨负责把艾条、穴位图等摆到桌子上,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