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重新绑扎钢筋。泥水溅了他一身,他却毫不在意。
渐渐地,工人们的态度变了。他们开始主动找“王工”商量技术问题,愿意在暴雨来临前与他一起抢工覆盖基坑,甚至自发延长作业时间追赶进度。
一个月后,当第一根试验桩成功打入地基,整个工地爆发出罕见的欢呼。工头老陈递给王晓伟一瓶矿泉水:“王工,跟你干活,累是累点,但心里踏实。”
王晓伟拧开瓶盖,清水入喉,甘甜无比。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妻子和女儿的视频通话。屏幕上,女儿咿呀学语,努力发出“爸爸”的声音。
“听见了吗?她在叫你爸爸呢!”妻子在视频里笑着说。
王晓伟眼眶湿润,所有疲惫在那一刻烟消云散。
桩基工程顺利完成那天,王晓伟站在成排的桩帽间,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监理单位的负责人走过来:“王工,业主很满意。他们说,这是近年来做得最扎实的变电站地基。”
王晓伟弯腰抓起一把黄土,任由它从指缝间流下。
“地基不欺人。”他轻声说,“你给它什么质量,它就还你什么命运。”
远处,新一批钢筋正运抵现场,变电站的建设即将进入新阶段。王晓伟戴上安全帽,向基坑走去——那里还有无数细节需要确认,还有无数决定等待做出。
但此刻的他无比确信:在这片曾经几乎被谎言和妥协腐蚀的土地上,如今打下的是不会坍塌的根基。而这,正是他选择成为一名土木工程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