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电力设计院的日常> 工位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工位之争!(2 / 2)

“作为输电线路部的新人,我认为第三种方案最符合实际需求。但我们设计工作需要大型显示屏和稳定的网络环境,单纯靠笔记本电脑会影响效率。而且”她顿了顿,“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考虑新员工的归属感问题。”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赵琳鼓起勇气继续:“对于老员工来说,工位可能只是个放电脑的地方。但对新人而言,那是我们融入团队的第一步。没有固定工位,就像无根的浮萍,总是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

陈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下去。”

“我建议,是否可以设计一种‘主工位+辅助工位’的模式?每位员工都有一个主工位,但同时设立几个功能齐全的共享工位,当员工出差归来,如果需要,可以在共享区工作,这样就不会占用新员工的固定空间。而我们新人,至少在前半年稳定期,应该拥有固定的主工位。”

会议结束后,陈静特意留下赵琳。

“你的想法很宝贵,赵琳。老实说,我们之前更多考虑的是空间利用效率,很少从员工心理需求角度思考问题。”

赵琳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陈静微笑道,“后勤工作不能只看冷冰冰的数据,更要理解数据背后的人。”

随后的两周,赵琳白天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下班后参与改造小组的讨论。她提出了许多细节建议:工位插座的数量和位置,图纸存放的特殊需求,甚至照明角度对长时间看图的影响。

有时她会自嘲——一个本该钻研输电线路设计的工程师,却在研究办公室布局。但内心深处,她明白这也是在为自己和未来的新人争取一席之地。

方案确定后,改造工程在一个周末悄然开始。周一早晨,当赵琳和同事们走进办公室,都被眼前的变化震惊了。

办公室布局彻底改变,原本拥挤杂乱的空间现在井然有序。工位分为四个区域:靠窗的是固定工位区,配备了大型显示器和专业绘图设备;中央是共享工位区,设计简洁但功能齐全;靠墙是一排个人储物柜;最里侧还设有一个安静专注工作区。

“大家按照邮件通知找到自己的新工位吧。”王主任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

赵琳站在门口,有些不知所措。这时陈静走了过来,递给她一张门禁卡。

“恭喜你,赵琳,从现在开始你有自己的固定工位了。c区07号,去吧。”

赵琳走到c区,找到了07号工位。桌面上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显示器,旁边贴着一张小纸条:“欢迎赵琳工程师入驻”。她放下背包,轻轻抚过桌面,那种实实在在的归属感让她眼眶微微发热。

“小赵,这下满意了吧?”张姐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这次没有任何怜悯,只有真诚的祝贺。

“嗯!”赵琳重重点头。

“那你可要好好干,听说下一个特高压项目有你一份。”

赵琳坐在属于自己的工位上,打开电脑。显示屏亮起的那一刻,她感觉自己也像接入了这个团队的电路,成为了输电线路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午,她主动找到了王主任。

“主任,谢谢您给我争取固定工位。我也想知道,下次有新同事入职时,我能不能负责帮助他们适应环境?”

王主任有些惊讶,随即笑了:“好主意。你就来做新员工的联络人吧,把你的‘工位求生经验’传授下去。”

一个月后,当又一位新人忐忑不安地站在办公室门口张望时,赵琳立刻走上前去。

“是刘峰吗?我是赵琳,你的工位在我旁边,我来带你熟悉环境。”

看着刘峰如释重负的表情,赵琳仿佛看到了一个月前的自己。她引领着刘枫走向那个贴着“欢迎刘峰工程师”的工位,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圆满感。

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讨论声、打印机运转声交织成和谐的乐章。赵琳知道,在这片曾经让她无所适从的空间里,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仅是物理上的工位,更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她抬头望向窗外,远处的输电塔依稀可见,那些纵横交错的电线,正如办公室中的人际网络,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连接起来,才能传递光明的力量。

而此刻,她终于接入了这个网络,成为了电流中活跃的一部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