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电力设计院的日常> 追“风筝”的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追“风筝”的人(2 / 2)

“那我们该怎么办?”组长问道。

“我们可以引入差旅费总额管控,而非单一交通工具限制;或者建立特批通道,在一定差价范围内允许选择更经济的交通工具;还可以开发内部系统,实时比价,推荐最优出行方案”

刘颖侃侃而谈,准备了许久的建议如泉水涌出。

会议结束后,老陈在走廊叫住她:“知道为什么推荐你吗?”

刘颖摇头。

“因为我们这些老人已经被制度同化了,看不到问题,或者说,看到了也懒得改。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愿意自己掏钱坐飞机回来照顾母亲、参加重要会议的年轻人,来打破这种惯性。”

三个月后,设计院试行新的差旅管理办法。刘颖作为新规起草者之一,受邀在全院大会上发言。

站在讲台上,她看着台下那些曾经为制度所困的面孔,缓缓开口:

“在新能源领域,我们每天都在追逐风的轨迹、光的脚步。我们设计的风机能够捕捉每一缕微风的能量,我们规划的光伏板可以吸收每一束阳光。但在这场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我们自己的管理制度,是否也应该像我们追求的新能源一样,高效、灵活、顺应时代?”

她点击ppt,展示那张着名的机票与高铁票价对比图。

“变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能始于一次自费的航班,一个不得不推迟的归期,或者一个普通员工微不足道的困惑——为什么明明有更经济高效的选择,我们却被束缚在陈旧的规定里?”

台下,老陈带头鼓起了掌。

散会后,刘颖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有张纸条,是财务科那位曾经刻板执行规定的同事写的:“刘工,新规试行首月,我部门差旅费同比下降18。谢谢你教会我们,规则不该是枷锁,而应该是导向最优解的桥梁。”

窗外,一阵春风吹过,楼下的柳树抽出新芽。刘颖拿起那本《追风筝的人》,轻轻抚平卷曲的书角。她想起书中的那句话:“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在这个以“新”命名的部门里,她终于为变革抓住了一缕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