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他提交工时明细,他因为忙于赶图,总是拖到最后一刻,草草勾选了几个大致匹配的任务项了事。他以为真才实学和工作成果才是硬道理,却没想到,在这个冰冷的核算系统里,被量化的“时间记录”远比难以量化的“价值贡献”更有说服力。
窗外,又一阵秋风卷过,更多的黄叶簌簌飘落,带着一种繁华落尽的萧索。
王工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落叶,背对着吴希说:“院里推行精细化管理,工日制是目前最‘公平’、最减少争议的量化方式。它像这把秋天的尺子,量得出叶落了多少片,却量不出哪片叶子在枝头时更努力地进行过光合作用。”他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着吴希,“小吴,我知道这感觉不好受。但有时候,不仅要把活儿干好,也要让系统‘看到’你把活儿干好了。这里面……有技巧。”
吴希默默低下头,看着杯中氤氲的热气渐渐消散。满腔的怒火和委屈,此刻被一种更深的无力感和清醒所取代。他明白了,这不是针对他个人的不公,而是一套规则下的必然结果。在这个以“工日”为刻度的时间里,他埋头耕耘,忽略了规则的玩法;而林涛,则精准地沿着规则的田垄行走,每一步都踩在了计量的点上。
他站起身,声音有些沙哑:“王工,我……明白了。” 这明白里,带着几分苦涩,也带着几分初窥职场另一面规则的冷静。
“明白就好,”王工点点头,“下次项目,注意及时、规范地填报工时。你的能力加上对规则的适应,会走得更顺。”
吴希推开办公室的门,外面的空气比来时更凉了些。他回到自己的工位,看着电脑屏幕上冰冷的奖金数字,又看了看窗外萧瑟的秋景。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凋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