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看他发呆,猜到了七八分:“又被抢功了?”
孙雨苦笑一下,“没关系,工作完成就好。”
“你呀,就是太能忍。”林姐坐下,“知道为什么每次都是你被安排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奖金吗?就因为你好欺负!”
孙雨沉默着。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在单位也是老实巴交一辈子,临退休还是个科员,那些会溜须拍马的早就当了领导。母亲总是埋怨父亲“太老实”,父亲却说“问心无愧就好”。
他真的要走父亲的老路吗?
下午,赵主任把孙雨叫到办公室。
“小孙,分院的张总对初步设计很满意,特别是李明提出的那个路径优化方案,说是有创新性。”赵主任笑容满面,“这样,接下来你抓紧完成初步设计修编,两周后交施工图设计。”
孙雨接过任务书,发现时间节点完全不合理:“主任,这个周期不符合标准流程,质量无法保证。”
“所以才让你来做嘛!别人我不放心。”赵主任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这是项目奖金,你拿着。李明那边我已经给过了,他知道感谢你。”
孙雨捏着那个薄薄的信封,知道李明拿到的肯定厚得多。一股久违的怒火在他胸中燃起,但他还是克制住了,只是轻声问:“主任,这个项目结束后,我能休几天年假吗?我积累了不少假期,想回老家看看父母。”
赵主任脸上的笑容立刻收敛了:“现在正是忙的时候,你怎么能休假呢?等项目空窗期再说吧。”
“可是我已经两年没休年假了,上次您也是这么说的。”孙雨坚持道。
赵主任不耐烦地摆摆手:“小孙啊,你是部门骨干,要以大局为重。休假的事以后再说,先把手头工作做好。”
回到自己的工位,孙雨盯着电脑屏幕发呆。林姐路过,看他脸色不对,关切地问:“怎么了?又给你加担子了?”
孙雨没回答,反而问:“林姐,你觉得我在这个部门还有发展吗?”
林姐愣了一下,左右看看,压低声音:“说实话,你技术是部门里最好的,人也踏实,但要在这里出头,光靠这些不够。你得学学李明,会来事儿,会表现自己。”
“所以,老实做事的人就活该被欺负?”
“那倒不是,但你知道这个环境的。”
孙雨点点头,不再说话。
下班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加班,而是径直回了家。他需要时间思考。
接下来的两周,孙雨依然认真完成工作,但不再无条件接受所有额外任务。当同事想把不想干的活推给他时,他第一次说了“不”。
“我手头项目太多,实在忙不过来,你找别人吧。”他对那位同事说。
对方惊讶的表情让他意识到,自己在部门里已经树立了“随便什么活都可以接”的形象。
更让他意外的是,赵主任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变化,开始对他客气了一些。有一次甚至还主动问他最近是不是太累,需不需要调整工作节奏。
这天下班前,孙雨接到一个电话,是分院副总工程师张打来的。
“小孙啊,明天有空吗?我办公室有个技术难题,几个年轻人搞不定,想请你过来帮忙看看。”
孙雨愣了一下。张副总平时跟他接触不多,怎么会直接找他?
“当然可以,张总。”
“好,明天上午九点,我办公室见。”
挂掉电话,孙雨感到一丝异样。这是他在设计院三年来,第一次有领导直接找他请教技术问题。
第二天,他准时来到张副总办公室。原来是一个跨部门的技术协调会,需要解决一个输电线路与通信光缆交叉跨越的技术难题。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包括赵主任和李明。
“孙工来了,快请坐。”张副总热情地招呼他,“今天这个技术难题,我听说你之前在类似项目上有过经验,想听听你的意见。”
孙雨看了一眼赵主任,对方脸色不太自然。李明则低着头,避免与他目光接触。
他深吸一口气,打开自己带来的资料:“关于这个问题,我确实做过一些研究”
接下来的半小时,孙雨条理清晰地分析了问题根源,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并详细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他注意到,与会人员从一开始的怀疑,逐渐转变为认真倾听,最后是信服。
“精彩!”张副总听完后鼓掌,“这才是真正懂技术的人。赵主任,你们部门有这种人才,要好好用啊!”
赵主任连连点头:“是是是,小孙确实技术扎实。”
会后,张副总单独留下孙雨。
“孙工,我直说了吧。”张副总给他倒了杯茶,“我知道你在输电部的处境。赵主任偏好会来事的人,像你这样的实干家反而被边缘化。我们分院新成立了一个技术创新中心,需要一位技术过硬、踏实肯干的副主任,我觉得你很合适。”
孙雨愣住了,他没想到会有这样的转折。
“当然,职位比现在高,压力也更大。你考虑一下,下周给我答复。”
走出办公楼,孙雨沿着林荫道慢慢走着。三年来的种种在脑海中闪现——无数个加班的夜晚,被抢走的功劳,不公平的待遇,还有那句“你真是太好欺负了”
他突然明白了什么。在这个环境中,老实做事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一直以来忍气吞声、不敢争取应得权益的态度。技术过硬是他的优势,但不能只是埋头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