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电力设计院的日常> 利益与信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利益与信仰(2 / 2)

他们的宏观指标;甚至身边的同事,考虑的是工作的便利和明确的责任边界。

那么,谁在考虑输电线路本身长期的安全与稳定?谁在考虑未来几十年,这条线路能否经受住风雨雷电的考验?谁在考虑施工人员在那片陡峭林地和危险冲沟旁作业时,多一分安全保障?谁在考虑避免那片尚有生机的林地被无故砍伐,避免村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家园?

答案似乎清晰起来。他的利益,作为一个工程师的职业操守和内心安宁,与他所设计的工程的长远安全、与对环境和民众的最小影响,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

回到办公室,已是深夜。许质没有回家,他打开电脑,调出卫星地图、地质资料、生态红线图,将白天采集的数据一一录入、分析。他开始精心准备两套方案:a方案,即原规划路径,他客观罗列了路径短、投资稍省、协调看似简单(实则隐含违规风险)的优点,同时也用详实的数据和现场照片,清晰地指出了林地破坏、地质隐患、施工安全风险大、长期维护成本高等致命缺点。b方案,即绕行农田村庄的路径,他坦承了路径延长、投资略增、前期协调复杂的劣势,但更着重强调了其地质条件稳定、施工安全便捷、无需触碰生态红线、对自然环境影响小、长期运行可靠性高的显着优势。

他在方案说明的最后,用加粗的字体写道:“技术决策应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与安全可靠性,而非单纯追求短期速度或规避协调难度。建议采用b方案,虽前期投入稍多,但一劳永逸,利在长远。”

鼠标停在发送键上,许质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份报告递上去,意味着什么。它挑战了赵峰的权威,否定了既定的“快捷”思路,很可能引来不满、质疑,甚至更直接的后果。

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那些光芒的背后,离不开一条条稳定可靠的电力动脉。他想起白天在冲沟旁看到的几株野菊花,在萧瑟的秋风中开得倔强而灿烂。

他不再犹豫,点击了发送。

报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果然激起了涟漪。赵峰第二天就把许质叫到办公室,门关得紧紧的,外面的同事都能隐约听到里面压抑着怒气的争论声。

“……许质!你非要给我出难题是不是?b方案?你知道那要多花多少钱,费多少口舌吗?”

“主任,a方案的风险我们承担不起……”

“风险?做什么工程没风险?按你说的就没风险了?时间就是最大的风险!”

争论没有结果。但许质的报告数据翔实、论证严密,赵峰也无法在技术上直接驳倒。事情暂时僵持住。

几天后的部门技术讨论会上,赵峰再次试图推动a方案。许质准备充分,据理力争。正当争论不下时,一直沉默的老王,慢慢摘下了老花镜,用镜布缓缓擦拭着。

“我说两句吧。”老王的声音不高,却让会议室安静下来,“我干线路设计三十多年了,见过太多事情。有些塔,立在那里几十年,风雨不动;有些塔,建成没几年就开始出问题,修修补补,劳民伤财。区别在哪?往往就是在最初选择立在哪儿的那一刻。”

他看向赵峰,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赵主任,求快没错,但咱们设计院,归根结底是靠技术吃饭,对工程负责,对将来负责。许工这份报告,我仔细看了,话可能不中听,但理是这个理。那片林子,能动吗?就算想办法动了,心里踏实吗?那个冲沟,万一将来出了事,谁的责任?”

老王的话,像一颗定心丸,又像一面镜子。会场里其他几个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老工程师也纷纷点头,开始支持许质的观点。技术人员的共识,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赵峰的脸色变了几变,最终,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吐出一口气,像是妥协,又像是卸下了某种包袱:“好吧,既然大家都觉得b方案更稳妥……那就按许质的思路,深化b方案!但是,”他看向许质,眼神复杂,“前期的协调工作,许质,你主要跟进,务必尽快拿下!”

散会后,许质走在回工位的走廊上,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地面投下明亮的光斑。老王从他身边经过,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都没说,又像什么都说了。

许质知道,接下来的协调工作,与乡镇、与村民的沟通,将是另一场硬仗。但他心里是踏实的。那个下午,在冲沟旁,在夕阳下,他所明晰的那个道理,从未如此刻般坚定——谁真正考虑你的核心利益,与你的职业信仰和内心准则同频共振,你就应该站在谁的一边。有时候,那个人,必须是你自己。而当你坚守住应有的立场,那些同样秉持公心、尊重专业的人,自然会向你靠拢,成为你的同盟。这无关个人好恶,而是专业与良知在复杂现实中的必然选择。他的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然清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