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你还记得你刚来的时候,我跟你说过什么吗?”他的声音低沉下来,“做工程,最难的不是解决技术问题,而是解决人的问题。”
“但技术问题的背后,不也是人吗?”李卢轻声反问。
两人之间陷入了漫长的沉默。雨又下了起来,敲打着窗户,像无数根纤细的手指在叩问。
就在那个瞬间,李卢清楚地意识到——他一直在等待的张明“解决问题”的那个瞬间,永远不会到来了。不是因为张明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早已把“解决问题”的定义篡改了。在他那里,问题不再是需要被攻克的技术难关,而是需要被摆平的人际关系;风险不再是需要被消除的隐患,而是需要被计算的概率。
那个曾经在缅甸暴雨中扛沙袋的背影,已经被岁月蛀蚀成了一个精于算计的幻影。
李卢最终没有接那个信封。他转身离开时,听见张明在身后说:“你会成熟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走出办公楼,雨后的天空出现了一道淡淡的彩虹。李卢抬头看着这个过于完美的弧形,突然想起大学时教授说过的话:“彩虹很美,但它其实只是个光学幻觉。你永远无法真正抵达它的脚下。”
他摸出手机,删掉了那封写了一半的、关于接地系统改造的补充报告。然后,他点开邮箱,开始撰写一封新的邮件——收件人是国际工程部的全体同事,附件里是他整理的所有关于那个接地系统的风险数据和分析。
在按下发送键的前一秒,他犹豫了。但仅仅是一秒。
因为他知道,有些问题,如果上面的人解决不了,那就必须让所有人都看见。这不是背叛,而是对工程师生涯最基本的尊重——对真相的尊重。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他仿佛听见了某个精密仪器终于停止运转的声音。很轻,但很确定。
就像他心中某个曾经坚固的东西,终于完成了它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