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美娜坐在格子间里,指尖划过键盘,屏幕上是刚完成的35千伏变电站初步设计说明书。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图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轻轻舒了口气,端起桌上的菊花茶抿了一口。这是她在华东电力设计院工作的第八年,从青涩的助理工程师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主设人,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争执与纷争从未停歇,但她始终记得刚入职时父亲说的话:“做事先做人,心宽路才宽。”
设计院的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项目deadle像悬在头顶的利剑,各专业间的配合摩擦、甲方的临时变更、评审会上的尖锐质疑,都是家常便饭。郝美娜刚接手“清泉工业园变电站”项目时,就遭遇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那天下午,土建专业的老张怒气冲冲地闯进她的办公室,把一叠图纸摔在桌上:“郝工,你这电气布置图怎么回事?设备基础尺寸全变了,我这边基坑都快挖完了,现在改让我怎么跟施工队交代?”老张是院里的老资格,脾气火爆,平时谁都得让他三分。周围同事纷纷侧目,等着看郝美娜如何应对——换做别人,要么据理力争,要么忍气吞声,唯独她站起身,给老张倒了杯茶:“张工您先消消气,坐下来慢慢说。”
她没有急于辩解,而是打开图纸,指着变更处耐心解释:“您看,这是昨天下午甲方紧急发来的设备参数调整函,核心设备容量增加了,基础承重必须跟着改。我知道您这边进度紧,所以第一时间标注了变更部位,还做了新旧基础的对比图,您看看能不能在现有基坑基础上做加固处理?”她的声音平静柔和,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主动提出:“如果您觉得方案复杂,我今晚加个班,跟您一起核对加固细节,保证不耽误整体工期。”
老张本是带着一肚子火气来的,被她这一番不卑不亢的话噎得没了脾气。看着图纸上清晰的标注和详细的说明,他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太过冲动,语气缓和了不少:“早说清楚啊,我还以为你故意不跟我沟通。”郝美娜笑了笑:“是我没及时跟您当面同步,该说抱歉的是我。晚上我陪您一起核对,咱们争取一次搞定。”
那天晚上,两人在办公室加班到十点,顺利敲定了加固方案。临走时,老张拍了拍她的肩膀:“郝工,你这性子是真稳。换成别人,这会儿早跟我吵起来了。”郝美娜摇摇头:“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耽误进度。您是前辈,经验比我丰富,能跟您一起解决问题,我还能多学不少东西呢。”
这话并非客套。郝美娜深知,设计院是个靠技术说话的地方,但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样重要。她从不参与办公室的八卦纷争,也不搞拉帮结派那一套。有人背后议论她“太佛系”,没野心,她也只是一笑置之。她心里清楚,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争一时长短,而在于把项目做好,让业主满意,让团队信服。
去年,院里竞标一个重点新能源项目——“风储一体化示范工程”,竞争异常激烈,参与竞标的不仅有内部的几个团队,还有外部的设计院。郝美娜所在的团队提交的方案,在技术评审中获得了一致好评,但在商务谈判阶段,却出现了意外。
团队里的年轻工程师小李,因为急于求成,在跟甲方沟通时,不小心泄露了其他竞争对手的报价策略,还夸大了自己团队的技术优势。甲方负责人当场提出质疑,项目竞标陷入僵局。小李吓得手足无措,躲在办公室里不敢出来,甚至想过辞职。
郝美娜没有指责小李,而是先安抚他的情绪:“谁都有犯错的时候,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得想办法弥补。”她主动找到甲方负责人,诚恳地道歉:“对不起,我团队的同事年轻不懂事,给您造成了困扰。我们的报价和技术方案都是基于实际能力制定的,没有任何夸大成分,我现在重新给您详细汇报一遍,您有任何疑问,我都一一解答。”
她拿着方案书,从技术可行性、成本控制、后期运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还主动提出可以根据甲方的预算,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她的坦诚和专业打动了甲方负责人,对方不仅原谅了小李的失误,还对她刮目相看:“郝工,你这个人很实在,做事也靠谱。就冲你这份担当,这个项目我们愿意交给你们团队。”
项目成功中标后,小李对郝美娜感激涕零:“郝工,谢谢你没有怪我,还帮我收拾烂摊子。”郝美娜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是一个团队,荣辱与共。以后做事多留心,吸取教训就好。”其实,当时有同事劝她,应该把责任推给小李,这样不会影响自己在院里的声誉,但她没有这么做。她觉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不仅会让对方难堪,也会破坏团队的凝聚力。
在设计院,除了人际纷争,技术上的挑战也无处不在。郝美娜负责的“智慧电网调度中心”项目,涉及到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技术难度大,工期又紧。有一次,在进行系统联调时,出现了频繁的信号中断问题,项目进度严重滞后。甲方那边催得紧,团队里的成员都很焦虑,有人甚至提出要降低技术标准,先保证工期。
郝美娜坚决反对:“技术是设计院的立身之本,不能为了赶进度就降低标准。咱们再仔细排查一遍,肯定能找到问题所在。”她带领团队成员,连续一周泡在实验室里,逐一排查设备和线路,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个年轻的女同事熬不住,哭着说:“郝工,我实在撑不下去了,要不咱们还是跟甲方申请延期吧。”
郝美娜一边给她递纸巾,一边鼓励她:“再坚持一下,我们已经排查了大部分设备,就差最后几个关键点了。你想想,等项目成功落地,咱们不仅能学到很多新技术,还能为公司赢得口碑,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她的鼓舞下,团队成员重新振作起来,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