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德协黄裳、王化必原于宫壸。芳流彤史、母仪用式于家邦。秉令范以承庥,锡鸿名而正位,咨尔贤妃谢氏,系出高闳,祥钟戚里,孕育皇嗣,有功社稷,矢勤俭于兰掖,展诚孝于椒闱。
慈着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敬章翚翟、禔身表淑慎之型,夙着懿称,宜膺茂典,兹仰遵慈谕、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只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苹、益表徽音之嗣。荣昭玺绂、永期繁祉之绥,钦哉。”
“臣妾领旨,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谢紫雨在听完封后圣旨以后,就磕头行礼。
“皇后娘娘请起!”常喜待谢紫雨接完圣旨以后,亲自把人给扶起来。
“奴才在这里恭喜皇后娘娘了,娘娘大喜!”常喜看着谢紫雨,讨趣道。
他作为皇帝身边的人,看着谢紫雨在短短五年,由一个小官庶女,刚进宫的时候,也才是一个美人,一步一步登上后位,成为万民敬仰的皇后,心里也有些感慨。
“多谢常喜公公!”谢紫雨说完以后就示意春兰上前,把准备好的赏赐给常公公。
“娘娘,陛下的意思是半月后就是好日子,当时就举行娘娘的封后大典,坤宁宫也早就修缮完毕,待封后大典以后,您和几位小主子就要搬过去!”
常喜接过春兰送上的孝敬,不留痕迹的颠了颠,感受到压手的分量,脸上的笑容止不住的扩大,对待谢紫雨也更加尽心。
“本宫知道了!”谢紫雨点点头。
随后,常喜又说了几句,以要回去伺候陛下为由,离开了景仁宫。
“恭喜皇后娘娘!”常喜一走,景仁宫众人就赶紧道喜。
虽然现在谢紫雨还没有行册封礼,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皇后,但是方才常喜公公就这样叫了。
常喜公公是谁?那是自幼跟着陛下,在陛下身边伺候了几十年的老人,他说的话,不就代表着陛下的意思吗?
他们现在叫主子为皇后娘娘,想来陛下也是高兴的!
“都起来吧!”谢紫雨如今心情大好,见众人行礼,高兴道。
谢紫雨也没有亏待景仁宫的人,景仁宫的奴才经过她多次的清洗,剩下的都是她或者元启帝的人,元启帝的人她也不是不知道,只是面子上要过得去,留下来罢了。
在众人行礼以后,谢紫雨就让春兰和夏荷给众人看赏,让众人都高兴高兴。
景仁宫的奴才们得到主子的赏赐,也是千恩万谢!
这就是跟对一个主子的好处,他们以前是宠妃宫里的人,宫中的人尚且要给他们几分薄面。
现在他们是皇后娘娘宫里的人了,马上就要跟着主子从景仁宫搬到像征着主子身份的坤宁宫了,以后在这宫里,他们更加可以横着走了!
谢紫雨在给完赏赐以后,就进了殿内。
在景仁宫住了这么些年,东西还是有很多的,除了自己的东西,还有就是几个孩子的东西,这些都要收好,不能落下。
春兰等人被她指使得团团转,什么东西应该提前收起来,什么还要留在外面继续用,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元启帝的封后圣旨,很快就传遍了前朝后宫。
元启帝虽然要有暗示,但是等他在前朝提出来要立贤妃为后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反对。
他们的意思是谢紫雨出身不显,虽然为陛下生了三个皇子一个公主,但是到底身份不显,不能登上后位,怕难以服众。
元启帝听见这个生硬的借口,当场就给反驳了回去。
说什么谢紫雨出身不显,她也是官家出身,圣祖的皇后,当初还是土匪出身,不照样登上后位,圣祖当初就说过,大梁女子,只要贤能,不论出身,皆可为后,现在这样反对立贤妃为后,可是对于圣祖的旨意不满?
圣祖皇帝是大梁的开国皇帝,当时前朝君王昏庸,天下大乱,圣祖皇帝当时也不过是有些身手的普通百姓,被当时还是土匪的圣祖皇后给抢抢上山。
圣祖皇后当时看上了圣祖皇帝的容貌,长得和她的心意,圣祖皇帝最开始宁死不从,觉得圣祖皇后就是一个土匪女,不屑为伍。
但后来被圣祖皇后的眼界给折服了,两人渐渐交心。
后来前朝皇帝引起百姓不满,山河动荡,天下英豪纷纷揭竿起义,圣祖皇帝也想分一杯羹。
于是劝说了圣祖皇后,带着兄弟们掀杆而起,下山参与这场动乱,途中收编了许多和他们同样掀杆而起的队伍,一步一步打下大梁的天下。
圣祖皇后和圣祖皇帝两人感情和睦,当初也有人反对圣祖皇后为后,但是被圣祖皇帝给斥责了。
圣祖皇帝直言,若无发妻,无君今日,忘恩负义,小人勾当!
圣祖皇帝不仅立发妻为后,更是说出“生同衾,死同穴”这样的话,夫妻两人同庙号,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是圣祖皇帝却做到了。
两人作为大梁的开国帝后,也留下了不少佳话,励精图治,为后来大梁收复周边各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圣祖皇帝更是留下了大梁皇后只论贤德,不论出身这样的话!
元启帝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众人皆呼不敢。
元启帝见众人直呼不敢,虽然心中的气消了一些,但是直言,贤妃为大梁生下三位皇子,有功于社稷,还请众卿尊之敬之!
元启帝的态度明明白白,他就是要立贤妃为后,任何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