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
竹嬷嬷悲痛欲绝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引得殿外的人都盯着慈宁宫的寝殿。
谢紫雨也听见了这声音,顾不得帝王怪罪,直接打开殿门,进去跪在皇太后的床榻前。
其他人见到这种情况,也跪于皇后身侧,脸上都带着泪水。
谢紫雨看到元启帝直挺挺的跪在皇太后床前,就好象听不见外面的动静。
“陛下!”谢紫雨有些担忧的唤道。
元启帝听见了谢紫雨的声音,但是他没有任何反应。
他和皇太后母子感情一向很好,他是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的,也是皇太后一手助力他登上皇位的。
皇太后在世,为他扫清了不少的麻烦,哪怕他早就做好了准备,但是等皇太后真的离开他的时候,他还是接受不了。
耳边除了竹嬷嬷撕心裂肺的哭声,还有就是几个皇儿的痛哭声,以及宗室王妃的轻泣。
谢紫雨见元启帝没有动静,知道他这是伤心,也跪在他身旁。
过了许久,元启帝这才缓过神来,他是帝王,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呢,他不能沉浸在悲伤中。
元启帝擦了擦不知何时落下的泪水,站起身来,看着身后跪着的一群人。
让太医上前,确认皇太后崩逝,元启帝这才下旨。
“常喜,传旨,皇太后崩逝,举国哀恸,朕悲伤不已,辍朝五日,五品以上官员服缟素,皆进宫为皇太后守灵。”
“奴才领旨!”常喜连忙从地上爬起来,出去宣旨。
“皇后,母后的身后事,朕就交给你了。”
“臣妾遵旨!”谢紫雨对着元启帝行了一礼,就开始安排后事。
不久,宫里就传出钟声,京城中众人听见这钟声,也知道宫中有变。
随后,皇太后崩逝,陛下下旨让众大臣进宫守灵的旨意就传遍京城。
皇太后在民间名声不错,深受百姓爱戴,听闻皇太后崩逝的消息,百姓们不禁潸然泪下。
永安大长公主今日未曾进宫,她听闻宫中传来钟声,就知道皇太后出事了,顾不得其他的,连忙让人准备进宫。
她还未来得及离开府中,就听闻皇太后去世的消息。
永安大长公主和皇太后一同长大,名为姑嫂,情同姐妹,听闻此噩耗,差点儿就倒在地上。
永安大长公主匆忙入宫,看着尚未被移到灵堂的皇太后躺在床上,悲痛不已,直接哭晕过去,醒来以后又在皇太后灵前痛哭。
元启帝和谢紫雨两人见此,悲从中来,不禁泪流满面。
接下来几日,宫中皆为素色,慈宁宫人来人往,祭拜皇太后,众人皆是一片悲伤。
“妹妹,这还有众多事情等着你呢,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子,千万不能太劳累了。”马昭仪看着谢紫雨眼睛都哭红了,不由得担忧道。
谢紫雨这两日忙得脚不沾地,不仅要注意着皇太后的后事,还要在慈宁宫主持大局,不得停歇,整个人都憔瘁了几分。
“多谢姐姐关心,妹妹无事。”谢紫雨听见她的话,不在意道。
谢紫雨进宫以来,没少得皇太后指点,这几年两人身为名义上的婆媳,相处也是格外的融洽,如今皇太后崩逝,谢紫雨心里也不好受。
马昭仪也明白谢紫雨的意思,她知道自己劝说不了谢紫雨,也没有强求,只是在谢紫雨忙的时候帮着看着团团圆圆满满。
谢紫雨和马昭仪闲聊了两句,就出去安排事情去了。
“母后!”谢紫雨还未出去,就遇到了一身素衣的煜儿。
“你来了,你父皇如何?”谢紫雨见到儿子,心情倒是好上了两分。
皇太后崩逝,要说承受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元启帝了,这些日子他日日守在皇太后灵前,不曾离去。
众人担忧他的龙体,这才劝说他回去休息,煜儿作为太子,自然得陪着一起回去。
他安顿好父亲,这才回来继续为祖母守灵。
“父皇无事,儿臣召太医为父皇诊脉了,只是悲伤过度,休息片刻就好了。”
煜儿听见母亲的问题,答道。
“既然如此,你去吧。”谢紫雨点点头,就越过煜儿往外走去。
皇太后在生前,就留下旨意,一切从简,让元启帝不必为她的葬礼劳民伤财。
如今皇太后崩逝,元启帝自然按照她的旨意来。
皇太后在宫中停灵四十五日,就要被送往先帝的帝陵下葬。
谢紫雨安排好了皇太后丧仪的事情,刚想要离开,就遇到了常喜。
“常公公,你这是?”
谢紫雨看着常喜面带愁容,不停的在慈宁宫外踱步,看着十分着急,不由得询问道。
“皇后娘娘,您可出来了。”常喜烙见谢紫雨,就象是看见了救星,连忙上前。
“娘娘,陛下今日一日都未曾用膳,奴才担心陛下的身子,还请娘娘您移步去劝劝!”
“什么?陛下如今身在何处?”谢紫雨听见这个,有些着急。
“陛下在皇太后娘娘的寝殿里。”常喜话音刚落,就见谢紫雨连忙转身,去往皇太后的寝殿。
元启帝自从皇太后去世以后,悲痛万分,身子就不比从前,今日一整日都未曾用膳,对龙体伤害极大。
谢紫雨虽然明白元启帝的伤心,但是见他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