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 第54章 三关定将,帅才初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三关定将,帅才初显(1 / 2)

清华大学的宣讲会,如同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京城的高校圈。

第二天,当李晓宇团队在清华附近一家被临时包下的招待所里,开始进行正式面试时,门口早已挤满了闻讯而来的,来自京城各大理工科院校的顶尖学子。他们手中,都紧紧攥着自己的简历,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光芒。

李晓宇看着眼前这火爆的场面,和他连夜从上百份简历中,筛选出的三十份“顶级”简历,他知道,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他要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学霸”,而是能打硬仗的“战士”。

上午九点,面试正式开始。

所有通过了简历初筛的三十名天之骄子,被带入了一个巨大的会议室。

李晓宇站在台前,身后,是钱秉义教授和几位从江州带来的核心工程师。

“各位同学,欢迎来到‘双龙计划’的面试现场。”李晓宇的开场白,就出人意料,“今天的面试,没有单独提问,只有一道题。”

他转身,在身后的白板上,写下了一行字:

【课题:如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将“盘龙母机”产成本,降低20?

“现在,请你们自由组合,五人一组,共计六个小组。给你们四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讨论。四个小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方案陈述。最终结果,将由你们的方案质量,和你们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共同决定。”

“现在,开始。”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在场的,都是参加过无数次面试的天之骄子,但如此新颖,如此考验综合能力的面试形式,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短暂的错愕之后,最顶尖的那批人才,眼中,瞬间就燃起了熊熊的战意!

他们迅速地,根据彼此在简历中展示的专业特长——结构、材料、控制、热能……开始自发地,进行优化组合。

仅仅五分钟,六个堪称“梦之队”的临时攻关小组,就宣告成立。

而那个名叫林涛的硕士生,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被他周围的同学,推举为了他们小组的临时组长。

第一关:团队协作与问题分析,悄然开始。

李晓宇和钱秉义教授,并没有坐在考官席上,而是像两个闲庭信步的“巡考官”,在各个小组之间,慢慢地穿梭,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表现。

有的 小组,一上来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每个人都想主导讨论的方向。

有的小组,则迟迟无法进入状态,面对这个过于宏大的问题,显得无从下手。

而林涛所在的小组,则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高效而有序的状态。

“各位,”林涛扶了扶眼镜,声音不大,但逻辑清晰,瞬间就吸引了所有组员的注意,“20的成本降低,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建议,我们不要纠结于细枝末节,而是先从四个宏观方向,进行分解。”

他拿起笔,在纸上迅速地画出了一个思维导图。

“第一,材料替代。‘龙纹钢’和钛合金,成本太高,有没有性能稍逊,但成本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国产替代材料?这是钱老研究的范畴,我们可以提出假设。”

“第二,工艺优化。elid磨削,效率已经很高,但它的辅助时间,比如上下料、检测,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比如,设计一套全自动的上下料机械臂?”

“第三,结构简化。在不牺牲核心性能的前提下,‘盘龙母机’的某些非核心部件,比如外壳、基座,是否可以采用更简洁、更低成本的设计?”

“第四,供应链管理。我们的核心配件,都来自军工体系,成本无法控制。但那些标准的螺丝、轴承、电缆,我们是否可以寻找更优质、更便宜的民用供应商,进行国产化替代?”

一番话,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瞬间就为整个小组,指明了方向。

所有组员,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随即,便在他的引导下,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之中。

钱秉义教授看着这一幕,赞许地,对身旁的李晓宇,点了点头。

第二关:技术深度与创新思维,无声展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李晓宇和钱秉义,开始“介入”讨论。他们会冷不丁地,向正在激烈讨论的某个小组,抛出一个极其刁钻的技术问题。

“这位同学,你说用gcr15轴承钢,替代‘龙纹钢’。那你想过没有,在进行多级淬火时,两种材料的马氏体相变点不同,会产生至少5微米的尺寸差异,这个差异,你准备用什么工艺来补偿?”

一个问题,就让那个提出“材料替代”方案的小组,瞬间哑火。

而在另一个小组,一个穿着某航天研究所工作服的“不速之客”,正凑到一个看起来很优秀的博士生旁边,低声地说道:“小张,你们学校的导师,跟我们所长是老同学。你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只要你现在点头,我们所的正式编制、北京户口,还有一套两居室的房子,马上就能给你办!”

然而,那个名叫小张的博士生,只是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抱歉,王处长。我觉得,这里,更有意思。”

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重新投入到了小组的讨论之中。

第三-关:方案汇报与压力面试,巅峰对决!

四个小时后,方案陈述,正式开始。

前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