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港娱电影人生> 第48章 规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章 规矩(1 / 2)

在之前几年。

事业重心在九龙巴士和九龙建业的雷老虎。

麾下的丽声院线仅仅只有四家戏院,而且初期是加盟邵氏,后期又租借给了嘉禾。

所以整个香江影坛,那被誉为“电影命脉”的院线商和电影院,乃是“三大一独一小”的局面。

三大,即邵氏,嘉禾,双南。

一独,即独立电影院。

以香江三大豪华戏院——利舞台、太平戏院、碧丽宫戏院为代表,以及其它的一些独立经营的戏院。

一小,即小型院线。

如专门放映西片的江家安乐院线,一共有四家戏院。

后世在华语电影界大名鼎鼎,被誉为海外发行第一人的江智强,此时便是安乐影业的江家二少。

三大院线商之一的双南院线,是属于左派电影人的根基和领域。

其他的香江电影人,因为考虑是隔壁苔湾岛市场的缘故,也不愿意招惹到什么麻烦,大都是随大流,无奈而被迫的将双南院线放在一旁,不在常规选择之内。

独立戏院只能是锦上添花,做不到火中送炭。

而小型院线的电影票房也注定不会很好,相比于三大巨头,常规上限相当之低。

所以。

对于香江影坛的电影人,特别是那些独立制片公司的电影人而言。

他们所制作出来的影片,上映选择有且仅有两个。

——邵氏与嘉禾。

一直到1979年底,嘉禾院线一共有19家电影院,而邵氏则是有18家电影院。

且两家都与三大独立豪华戏院中的利舞台和太平戏院关系很好,经常进行合作,放映大片。

例如这一次的圣诞档,嘉禾主打的《鬼打鬼》,太平戏院那边也有联合放映,使得《鬼打鬼》的公映规模达到了二十家戏院。

就电影领域而言。

电影公映的戏院数量、画布场次、连映天数、档期时段等等。

都是一部电影能否取得一个好成绩和高票房的外在关键因素。

这就使得大家都想把自己的电影,弄到邵氏和嘉禾这两大院线巨头那里上映,而且都想要一个好档期。

这就让院线商和制作者之间的那根平衡公平天秤,彻底倒向了院线商这一头。

继而在两大巨头的无声默契下,逐渐衍生出了一些特殊的规矩。

例如。

想要好档期,那你就得是自己人。

第一梯队的档期——暑期档,圣诞档,春节档。

这三个最好的档期,邵氏那边基本上都是留给自己的片子。

什么李瀚祥、刘嘉良、张澈、楚源、程刚、何梦华,后起之秀还有桂治洪、牟敦芾等等,好档期根本就不够分。

嘉禾院线这边要稍好一些。

相比于每年都要制作三四十部电影的邵氏。

以卫星制为主的嘉禾,每年全资自制的电影产量也就十部左右,甚至是不到十部。

所以嘉禾每年都会把一两个好档期的“名额”放出来,让其他电影人来“抢”。

还是那句话,得是自己人。

你要么人是嘉禾的,要么就得给出一定的份额,即让嘉禾参与电影的投资,双方合作,达成所谓的“共赢”。

这个份额的数字,一般会是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亦或者说,双方在有交情打底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利益和资源上面的互换,一些人情往来。

例如思远影业之前的那部《南北醉拳》。

……

而值得一提的是。

这个已经持续了多年的所谓“共赢”的规矩,等到这个春节过后,就会被直接粉碎掉,成为泡沫和渣滓。

在春节之后,正式将事业重心移向电影界的雷绝坤。

将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丽声院线正式改组为“金公主娱”,且一登场就会给香江影坛一个小小的震撼。

大手一挥,宣布废除香江影坛院线方已经实行了十多年的“包底制度”。

并承诺所有档期全面开放,不会强取投资份额,只看实力,公平竞争。

且不搞独家拢断,欢迎所有的电影人。

一连数把火,直接打破了邵氏和嘉禾的联手封锁,抗住了两大巨头的打压。

在原时空中,豪横而霸道的雷绝坤,其实便是让香江影坛走向黄金时代的那个拐点。

有了竞争,有了压力,才会有进步。

……

而这一次的《撞到正》。

一开始也是瞄着暑期档去的。

在不想发生什么意外的前提下,颜祖与张爱嘉和许安华也是提前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准备拿出百分之二十的份额,让嘉禾参与投资,直接把暑期档的名额给定下来。

然而结果很显然,意外还是发生了。

嘉禾今年的暑期档,已经是先一步被吴雨森、袁禾平还有洪琻宝给要走了。

颜祖与张爱嘉和许安华一开始的打算,显然是直接落了空。

……

“呼!”

嘉禾行政大楼,一楼大厅,从电梯里走出的张爱嘉,眼睛里有些郁闷和难受的情绪,秀眉微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