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海岛之地,香江的冬天基本上是不见雪的。
有明确资料记录,在1948年之后,香江一共也就降过四次雪。
上一次降雪还是1975年,而且还是海拔较高的大帽山山顶,降雪规模也只是些微。
仿佛是给大帽山戴上了一顶白雪帽,也算是给大帽山这个名字的由来猜测之一正了名。
所以在正月初六这一天,长洲岛的天空已经是出现太阳了,温度也算是不错和舒适的那种。
“这边……”
“恭躬敬敬的哈,上神庙宇,不可造次……”
“导演……”
“张小姐……”
“柳伯……陈姨……”
“马老班主……”
在靠向玉虚宫宫门的那一侧,沿着梯形台阶而下,是一片空间相当足够的大广场空地。
长洲岛每年举行“北帝诞”和“太平清醮”等活动时,这里都是庙会之地,热闹的不行。
而在今年的这个正月初六,情况却也是稍显不同。
玉虚宫前的广场入口。
一位道号为【清玄】的老先生,也就是玉虚宫的庙祝,领着《撞到正》剧组的一大群人,徐徐出现,朝着玉虚宫行去。
颜祖的身边跟着钟楚红,左边是昨天一同过来的柳伯和陈姨,再是一位马姓的粤剧戏班老班主。
颜祖的右边则是张爱嘉、许鞍华、崔宝珠。
身后的一群人,没有任何的嘻嘻哈哈,尽皆是面色沉静而心怀敬畏,不同程度的肃穆,至少也是正经,姿态放得相当之对和好。
不管是戏份少,饰演玉虚宫道长“徐真人”的钟发。
还是戏份比较多,在《撞到正》中取代了戏班子“一哥”的林正英。
亦或者是剧组的一个个幕后人员,武指武师,灯光摄影,美术造型,道具场务,尽皆如此。
毕竟这是拜神。
这里是正神庙宇。
在香江这个地方,特别是现在的长洲岛,这部分的传统文化是保存的相当好的。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些东西全都是糟粕就是了~
毕竟若是真的“举头三尺有神明”。
那有些人、有些事、有些东西,可就有些不太一样了~
……
来到玉虚宫的宫门前方站定。
颜祖抬头一望,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但今天的感觉似乎还真的有些不太一样。
大致是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被外界环境和氛围所喧染。
颜祖也觉得眼前的玉虚宫,比往日里要更加的古朴玄意了。
在侧前方引路的清玄庙祝打了一个嵇首,对颜祖淡笑见礼,又向《撞到正》剧组的众人示意。
颜祖抬手回礼,剧组众人亦是跟着做动作。
随后。
清玄道长带着一个小弟子踏步上台阶,走进了宫门。
颜祖一行人随后跟上。
一边接过三支已经点燃的艾香,一边行礼致谢,而后在清玄道长的引领下,先是去到了主殿拜北帝,再去偏殿拜列圣众神。
而在这个过程中。
其实从颜祖一行人离开居住的院子,过来玉虚宫这边,就引得不少的长洲乡人看热闹。
到了玉虚宫这边后,就更是如此了。
或是跟着颜祖一行人过来看热闹的,或是本就过来玉虚宫烧香拜神的,纷纷凑到了一起,三三两两的七大姑八大姨,不断张望间,聊得那叫一个开心和起劲儿。
“这个就是之前说的。”
“对呀,我记得好象叫什么《撞到正》,这会儿是特意过来拜大帝的呢。”
有个之前就一直盯着颜祖看的阿婆,与身边的一众老乡、亲戚、朋友讲述道:“我家小阿森不是在九龙那边读书嘛。”
“除夕前两天回来,他跟我讲,就是那个,你们看,那个年轻人,叫阿祖的小导演。”
“很厉害的!”
“这个小导演去年拍了一部什么鬼打什么鬼的电影来着,好象就是上个月,还在乡中心的戏院放过。”
“听阿森说,那部电影的票房有几百万港币呢。”
“诶,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是《鬼打鬼》吧,之前报纸上好象有报道过。”
唰!
一瞬间,相当多的阿婆和阿姨,眼睛一下子就盯在了颜祖的身上,那叫一个目不转睛。
“拍电影……”
“几百万港币……”
“一表人才……俊俏后生……”
“我为我家女仔想不行啊?”
很显然,随着颜祖长时间往长洲岛跑,后面更是直接租了院落和房子,成了熟人。
长洲岛的居民们也对颜祖“熟”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