噔!
很是刺激感官和心神的配乐,在人意想不到和意料之中的时刻均是响起,引动着一千五百个观众的情绪。
相比于原版的《撞到正》。
在有参考的情况下,这版《撞到正》的节奏被颜祖掌控得更好,各处细节和剧情的推进也都优化了不少。
就质量和内容而言,这版优化后的《撞到正》,也要比原版好上很多。
一如上次的《鬼打鬼》。
在原时空中,宝禾成立之后,洪琻宝与薛志雄等人制作拍摄出了《鬼打鬼》。
但因为成本和花销等多方面的考量,有些戏也是随大流,差不多就过了。
这种情况,在颜祖这里就不会出现,因为他已经提前知道了那些“错误”是什么,在哪里,又该怎么改。
就例如开头戏和结尾戏。
《鬼打鬼》的结尾,其实是有两个结局的,一个是香江公映版,一个是苔湾岛特供版。
公映版的结局,是长生客栈斗法结束之后。
洪琻宝见到了身着锦衣,手拿绣帕,胭脂水粉抹脸上,于惺惺作态中,假哭求安慰的张妻。
已经知道了真相的洪琻宝,在悲愤极怒之下,痛扁暴摔张妻。
而苔湾岛特供版这边,或许是第一次投审的时候没有上供,毕竟你是宝禾又不是嘉禾。
反正苔湾岛电检处给出的答案是一影片有鬼,封建迷信,不予通过,不准上映。
为了苔湾岛的市场,洪琻宝只能是连忙叫人回来,开片场再搭景,重拍补拍了一场张屋的戏。
即张大胆从噩梦中惊醒,一通乱叫,挥拳痛扁张妻。
结果被张妻瑞下床,发现自己其实是在做梦。
电影剧情全部都是虚假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恶鬼,谭老爷也没有偷自家老婆,连忙给张妻道歉。
这段无奈补拍的戏,穿帮镜头就有数个。
如张妻穿的衣服对不上,张屋的景也有些不一样,但没办法,补拍重拍的成本耗费太大,只能是差不多就行了。
颜祖拍的时候,这些东西自然有修改和注意。
而现在的《撞到正》。
在一些穿帮戏和不够完美的地方,颜祖自然也有修改和调整,进行了一个优化。
就例如玉虚宫的戏。
在原版的《撞到正》里,虽然戏份很少,但却异常重要的玉虚宫,就有一个明晃晃的大bug。
也不知道剧组的一群人是怎么考量的。
或许是查询资料的时候,只查了一半?
看到什么“方丈”啊、“主持”啊之类的字眼,便将玉虚宫里的“法师”设置成了光头和尚。
明摆着的道门宫观,供奉拜的还是真武大帝。
在《撞到正》里却成了佛门之地。
颜祖对此不理解,自然便是大笔一挥,直接将之修改掉,请来了钟发演道门真修“徐真人”,取代原版里面的那个老和尚。
而玉虚宫里的小和尚,也改成了两个小道童。
稍微的恶趣味之下,似是弄彩蛋一般,颜祖还将这两个小道童的名字设置成了“清风”和“明月”。
其实写剧本的时候,一开始还想叫“鹿童”和“鹤童”的。
但颜祖仔细琢磨考量了一下,感觉有点儿怪怪的,便改成了“清风”和“明月”。
当然,“鹿清风”与“鹤明月”似乎也不是不行?
i a n i
嘉禾戏院的观影大厅之中。
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展开,千五百观众,或是惊呼出声,情绪波涛,或是笑声乍现,
连成一片。
《撞到正》主打的也是一个喜剧加鬼,再以惊悚、恐怖、动作、民俗等元素作为配菜。
前面二十分钟的戏。
钟楚红所饰演的丫鬟鬼猫屎,凭借着她的天真可爱和无邪捣蛋,与阿芝和一哥等人的交互。
勾勒出了一个不会害人,充满了童趣和鬼趣,反差感拉满的这么一个异常吸晴的可爱鬼形象。
特别是她与阿芝成为朋友的那段戏,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用网络用语来讲,就如同是一只很好哄的小猫咪一般,想要把她装进麻袋里偷回家养起来。
除了这部分的喜剧之外,民俗看点也是逐渐展现,
能够看见鬼的生鬼钉,拥有一双阴阳眼。
戏班子的各种民俗规矩,如到了一个新地方后,便会焚香祭拜四方,进行“借歪”。
被鬼魂阴灵上身之后,用每日放在神台上开光的红筷子夹手指。
开戏之时,要拜请戏剧行业的真神华光大帝(马王爷)。
相关内容的戏,看得大厅里的观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与身旁的友人时不时地低声交流,念着什么原来如此,说什么回去之后咱们也来试试看,称赞着剧组的考究和厉害,夸赞着颜祖等人天马行空的想法。
n nn n
而在二十分钟之后。
电影节奏便有了变化,依旧是喜剧色调打底,但恐怖惊悚和民俗鬼灵的内容开始登场。
简而言之,上正菜大菜了。
眼见宴席之上。
在生鬼钉与阿婆低声讲述陈年旧事,逐渐揭开剧情线头之际。
阿b的叔公“马老爷”,似是被鬼迷了眼和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