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暑期档。
至少在七月份的第三周,从这几天开始,颜祖便成为了香江影坛最闪耀的那个主角。
一盏又一盏的聚光灯,就这么落在了颜祖的身上。
颜祖本身便有着相当高的话题度和吸睛属性。
再加之有着作品的加持。
随着《凶榜》的宣传和上映,票房的一路飘红,在影坛变得更加热闹之馀,报纸媒体这边,亦是迎来了一场饕餮盛宴。
纷纷紧跟时事,报道着颜祖与《凶榜》。
而在报纸领域这边,一马当先领头的那个,自然便是星岛日报了。
先不说有胡星语这个特殊的因素在。
便是从一开始,颜祖在做《凶榜》宣传预热的时候,第一个选择的便是星岛日报。
直接买下一个单页的娱乐版面整整十天。
这么一个豪横之举,让星岛日报赚了钱,也得到了不小的启发,甚至是灵感上的收获。
如今虽然宣传费已经是结清了。
但一是投桃报李,二也是维系关系,行事从一而终的星岛日报,对《凶榜》
的报道可以说是不遗馀力。
这两天的头条标题,相应的报道内容,就相当的给力。
释放着满满的友好和善意,诠释着那份对颜祖的亲近和看好。
【最恐怖的恐怖片——《凶榜》!】
【十九岁的颜祖,未来的电影大师!】
“不被旁人看好,但他的确做到了!”
“并非妄语,也不是妄想,而是努力去追逐,拼尽一切,倾注所有,将之实现,创造出一个奇迹!”
“之前在长洲岛上的那次专访,曾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轰动和热闹之馀,各种各样的非议、质疑、蔑视、吐槽、讥讽、嘲弄话语,降临到了颜祖的身上。”
“不少的圈内人和同行,不管是陌生的还是打过交道的,都在等着看颜祖这个电影新人”的笑话。”
“一份宛若山岳般的巨大压力,随之而来!”
“倾轧在了这个十九岁的少年人肩上,那是一份常人根本不可想象和体会到的重量。”
“此前的《鬼打鬼》和《撞到正》,让颜祖在演艺圈里已然成为了一个大明星”,一举一动都很是引人注目。”
“优秀佳作,经典戏言。”
“在不少人看来,颜祖只不过是在做梦,是在妄想和搞笑,不知天高地厚,自负狂妄————”
“然而现在。”
“就如同颜祖曾经说过的那般。”
——更喜欢用作品来进行对话!”
“颜祖带着《凶榜》强势回归,在这个七月与观众见面,与那些质疑讥讽和看不起,等着看他笑话的人进行了对话!”
“经典与否,尚需时间来定论。”
“但就整部电影的质量和感官而言,这部《凶榜》却是笔者这几年、十几年里,看过的最为恐怖的一部电影!”
“在笔者看来。”
“颜祖用这部《凶榜》,给自己的出道三部曲画上了一个圆满而完美的句号。”
“在鬼片和惊悚恐怖片这个领域,年纪轻轻的颜祖,却已然是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和境界。”
“笔者断言,在不远的将来,电影大师”之名,必然会出现在这个天赋卓绝、惊才艳艳的年轻人身上。”
“一个周身萦绕着奇迹的光辉,未来充满了可能性的十九岁电影人,他的名字,叫做颜祖!”
星岛日报这么一篇既是在宣传《凶榜》,又是耗费了大篇幅吹捧夸赞颜祖的文稿。
在当天早上刊载发行出去后,便直接火了。
再度掀起了一波浪潮,以及一场热度旋涡,让卖报纸的人看得欲罢不能,联想猜测不断。
毕竟在“吹”和“赞”之馀。
一番前情提要和解析阐述,更是涉及到了演艺圈的那些腌攒三两事儿,什么同行羡慕嫉妒、疾风嘲弄、等着看笑话之类的。
就这种八卦新闻,与花边绯闻一样。
可以直接并列为普罗大众最为喜爱的新闻之列,吃瓜看戏什么的,大家伙儿都喜欢。
这不。
一大早,九龙城区一个普通的办公室里。
两个白领上班族一见面就开始闲聊,分享趣事,互相递着报纸。
——嗯?
啧,演艺圈居然有很多人等着看笑话嘛,谁料人家颜祖成功了啊,哈哈哈~
—一话说这次的《凶榜》,还真挺好看的,你去戏院看了没?
—一这个颜祖才十九岁而已,就这么不得了,有才华、有能力、有本事,做出来的电影都好看,这肯定会遭人嫉妒的。
—一不止是做电影厉害,这小子还很有桃花运的,喏,看,今天的东方日报,啧啧,一龙双凤花床戏~
——嘶,别说那些同行了,我也要羡慕嫉妒恨,可恶,我也想,这个颜祖,是真该死啊,呜呜呜,我的女神,就这么要被他给————啊啊啊,不~
—
嗯?被他给————
一不是,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啊?
—一人家就算是那个了,也跟你没关系的嘛,你这家伙,自作多情戏多是吧,哈哈哈~
其中一个稍微年轻一些的白领青年,泪眼汪汪的哭喊女神,嘴里念叨着颜祖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