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舍作为牙人,天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一下子就察觉到了李木槿心情的变化。
他眼里笑容加深。
天河镇旅人多,不是所有人都舍得花钱住客栈,多的是人拖家带口过来游玩,短租一间屋子或者一座宅子。
因此,他不缺生意。
可是,租房子才能赚几个佣金?
卖房子,只要卖一套,能抵得上他两个月赚的钱。
“除了这些,这座宅子还有一个好处。”周舍更积极了:“李娘子,你跟我来。”
李木槿挑眉。
还有好处?
周舍带着他到了右厢房的厨房间里,走到灶台对面的一个空地。
李木槿看着面前的两块木板,以及中间的一把锁,心跳不受控制的加快了起来:莫非……
只见。
周舍蹲下,将锁打开,拉开木板,一条地道展现在两人面前。
他满脸笑容:“李娘子,这是一个地窖。”
“房主是北方人,北方人有挖地窖囤积冬菜的习惯,因此,也在这里特意挖了一个。”
李木槿用尽全力,才没有让自己笑出声来。
这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本,她都已经放弃地下室的要求了。
有人也许要问了,为什么不直接问周舍要带地下室的宅子?
这很简单。
因为,益州这边没有修地下室的习惯。
如果她提出这个要求,周舍心里肯定会觉得奇怪。
现在倒是无所谓,等三年大旱,难保他不会多想?
也许是她多心了。
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周舍邀请:“你要下来看看吗?”
李木槿自无不可。
她还想看看,这地下室有多大呢。
下来一看,更满意了。
周舍笑着介绍:“房子主人花了大价钱,足足在地下挖了右厢房三间屋子一般大的地窖,这相当于多了三间房。”
“李娘子搬进来,家里有什么杂物,都可以放在里面,可以给家里大大节省空间。”
李木槿心里高兴。
可面上装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还行吧。”
“上上下下麻烦。”
对于她的反应,周舍并不觉得奇怪。
他们这里的人,并不喜欢用地窖这个东西。
“呵呵,是有些。”
周舍笑:“李娘子,咱们上去吧,地下室待久了始终闷得慌。”
李木槿点头:“好。”
上来。
出了右厢房。
站在院子里,周舍问道:“李娘子,这六处宅子你都看完了,有看中的吗?”
“恩……”
李木槿故作沉思,好一会儿,才指着正屋:“就这个吧。”
周舍笑容加深。
“李娘子眼光好,这宅子的用料都很不错,直接可以入住,住个十年八年都不会出问题。”
“那咱们这就回去把过户契书签了?”
李木槿答应下来:“好。”
半个时辰。
李木槿拿上新鲜出炉的房契,和周舍告别。
还好。
镇上设了个县衙。
不需要去县里折腾,直接就能把契书给办好。
她办的是红契。
房契分为红契和白契。
红契是有官府印信的,白契则是买卖双方和中人签字画押即可。
红契在官府留底。
日后若是不慎打湿损坏或者是掉了,都能根据官府留底证明是自己所有,并且交一定的钱可以补办新的房契。
白契若是损毁,只能自认倒楣。
但是,民间甚至是大富大贵人家,也多是办白契。
因为,红契需要额外交一笔钱。
李木槿买房子花了八十两,红契连同中介费花了五两银子,一共花了八十五两银子。
至此。
她手里还剩下二百一十五两银子。
……
房子买好了。
接下来,就是买粮食了。
不过,不急。
她得先去买辆独轮车。
光靠她搬运粮食,那得运到什么时候?
她一不是大力士,二没有空间。
花了三百文钱,买了一辆独轮车,她直接推到了粮店。
今年夏收收成好,粮食丰产,粮价平稳,不需要比价,随便选一家粮店都行。
进去。
小二态度冷淡:“买什么?”
李木槿开门见山:“我要两石新米。”
小二微讶,又平静下来:“两石新米,四文钱一斤,一共是九百六十文。”
李木槿拿出一两银子。
小二利索接过去,数了四十文钱给她。
李木槿接过:“麻烦小二哥,帮我把粮食放到店铺外面的独轮车上。”
小二没有拒绝。
交易整个过程都没有几分钟,李木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