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9章 粮价涨(1 / 2)

赵德厚憨厚的笑了笑。

收粮官没有为难人,很顺利的收够了粮食离开。

村里人也都松了一口气。

虽然每年都要交粮食给官府,但每一次和官府的人打交道都令人畏惧。

收粮告一段落。

但村里人还要继续忙碌。

粮食收完了,晒干了吗?地里的稻根拔出来了吗?沤肥了吗?

种田就是这样的,零零碎碎的事情数不胜数。

除此之外。

大部分村里人都指望着一年两次收成的粮食卖钱给家里买肉、买衣服、买油盐酱醋等等。

乡下人没有活计,绝大多数人家一年到头唯一的指望就是卖粮食的钱。

至于去镇上、县城打零工;去山里打猎;去山里找山货,都不是普通人能干的。

比如说,去打零工,得有一技之长:或者力气大、或者会识字、或者机灵会来事儿……

去山里打猎,需要会射箭,或者会做陷阱,或者会分辨野物的足迹……

去山里找山货,需要知道各种各样的山货类型,何时采摘,喜欢生长在什么地方……

就算以上都满足。

很多人也不会去做。

因为去码头扛东西很容易受伤,去山里打猎和找山货也很容易遭遇危险,出了事,挣得那点儿钱还不够医药费。

言归正传。

交了粮税。

很快,就有人去镇子里卖粮食了。

说起卖粮食,李木槿心里就有吐槽欲:在现代一般都是商人去村里收购粮食,到大宁朝这里,粮铺向来高贵,收粮食从来都是等村里人上门。

那几家带回来一个消息,顿时引起了全村的轰动。

“什么?!”

“真的假的?”

“没有骗人吧?”

“粮价真的涨了?一斤能卖五文钱?你不是开玩笑吧?”

去年,一斤粮食粮铺也才卖四文钱;现在,收购价都能卖五文钱!

“……”

“当然是真的,你现在就去镇上,随便一家粮铺都是这个价格,有多少收多少。”

“太好了!”

“没想到粮价一斤涨了两文钱,我家虽然减产了两成半,但是算起来,反而比去年卖的钱更多了,太划算了。”

“可不是?”

“我要赶紧送去镇上卖掉,今年收购价这么高,肯定很多人拿去卖,万一后面粮铺收够了,就降回去年的价了呢。”

“没错。”

“你说得对。”

“我也得赶紧回去和家里人商量。”

“……”

村里立马掀起了卖粮食的高潮。

李家。

李木槿听到这个消息,眉头不由得紧紧皱了起来。

农作物价格贱。

这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样的。

丰年时,粮食产量高,粮价低;歉年、灾荒年时,粮食产量低,粮价就高。

但,不管怎么高,到农民手里的钱都不多。

她是不赞成村里人卖粮食的。

不用质疑,这三年,粮价一定会越来越高的。

现在村里人五文钱卖掉,自己手里没有粮食,以后需要买,就不是五文钱的事儿,也许是十文、也许是五十文、一百文,甚至,有钱也买不到。

她不是危言耸听。

这在她穿越之前的历史书上,是实际发生过的。

天下兴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要是闹了饥荒,受苦的还是百姓;高门大户的粮食十年也吃不完,就算是十年干旱,也对他们影响不大。

可是。

她不赞成,却无法阻止。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女子,根本没有话语权。

就算是她开口了,也不一定有人听她的。

她爹在村里有些地位,但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村里人也不可能听他的。

退一万步说,她不愿意冒险。

怎么劝说?

说以后怕是要闹干旱?

真的验证了,别人会怎么想?

这场卖粮热,如果真的有人能阻止,村里只有一个人可以做到,那就是里正。

但,里正家里地最多,肯定也要卖粮食,估计不会管。

当天。

吃午饭。

王氏有些兴奋:“当家的、槿娘,老二家的,现在镇上粮铺收粮食,一斤五文钱你们都知道吧?”

“咱家粮食不少。”

“去年也攒下了一茬没卖,干脆,留够一年的粮食,剩下的全卖了吧。”

“这种机会可难得……”

她心里很是欣喜,没想到去年没卖粮食,今年居然碰上粮价猛涨的好事儿,要是全部卖掉,得多挣不少银子呢。

这简直就是白捡的钱。

赵氏深以为然:“婆母说得有道理,我也有这个想法。”

李木槿满眼不赞同。

卖粮?

而且还把去年她好不容易劝说留下的粮食一起卖掉?

这绝对不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