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诸天时空的学子打起了精神,这大明又出了一个成圣之志的人,大明的圣人难道是批发的吗?
怎么一个个都是为了成圣?
王阳明、徐阶、张居正,这三人还是师徒传承关系,难道说学了心学,人人皆可成圣?
“大明不能没有张居正?”
这句话让大明历代皇帝坐直了身子,他们倒要看看这位大明首辅,为何能让天幕说出这么重的一句话。
“张太岳”
人生末年的海刚峰目光中透露着怀念,他这一生喷了无数人,但让他佩服的人没有几个,张太岳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为大明舍家为国的臣子,终究是被他的学生,他的陛下,他的国家姑负了。
海瑞内心之中一阵悲哀,为国家谋千秋却差点被开棺鞭尸,如此下场日后大明应该无人为国舍家了。
想想自己的处境,海瑞一阵苦笑,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张太岳,如今的大明第一神剑成了大明吉祥物,只能苟且偷生。
秦惠文王时期
商君看着“成圣之志”笑了,他懂了,他不想再跑了。
成圣之志,若不成圣,唯有殉道!张居正这位后来人抱的是这样的想法。
“后辈张居正有此觉悟,作为前辈的商鞅不能落于后人。”商鞅喃喃的说着。
再想想百年后的统一六国的大秦,商鞅明白自己这个奠定虎狼之秦的创造者,有必要为秦法殉道。
殉道而死,多么浪漫至极的一件事,商鞅当死于此!
贞观年间
魏征眼神定定的看着天幕,海刚峰的评价如此之高吗?
同为直臣,谏臣,魏征知道自己会留名青史,但这可是说华夏文明不能没有海刚峰。
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荣誉,让一向内心毫无波动的魏征也心动了,他魏征不是圣人,他也有自己的追求,而对海刚峰的评价正是他的追求。
魏征收回目光看向了二凤,完蛋了,自己的追求好象达不成了。
海刚峰面对的是嘉靖这样明明有实力,却非要败坏国家的君主,自己遇到的是大唐太宗文皇帝,天策上将天可汗李世民。
这二凤完全不昏庸啊,就好比如锦上添花怎么比得过雪中送炭,这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呜呜呜,二凤你还我华夏文明不能缺少魏玄成。”
二凤看着魏征眼神中的失望,有些不解的思索片刻,怎么个回事啊?
魏怼怼今天是怎么了?看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失望,是谁又刺激他了?
还是今天没有找到自己的毛病,有点失望?
二凤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自从有了天幕,魏怼怼的心思太难猜了。
当他以为魏征会劝谏他的时候,迎来的都是夸赞;当他以为会被夸奖的时候,迎来的却是魏征的劝谏。
你说离谱不离谱?我二凤真是太难了。
【从一介布衣到内阁首辅,再到为挽救大明力挽狂澜,张居正一生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张居正是一个神童,不是伤仲永那样的神童,他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三岁进士及第,这直接就是人生赢家的模版。】
【在翰林院当庶吉士时,张居正向道爷嘉靖递了一份《论时政疏》,其中痛批大明之利弊,但递上去之后石沉大海。】
【之后妻子去世,张居正索性辞官回家,他开始俯下身去看大明的基层,去观察当下的大明到底有那些问题,慢慢的在完善内心之中的方案。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再次入仕,这一次他没有再去说什么,他跟随在恩师徐阶身后,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向上爬。】
【在其他的大明官吏看来,张居正跟他们一样,该贪的时候贪,该拿的时候拿,并且还有一个当阁老的恩师。】
【这是他们羡慕不来的人生,张居正的仕途已经被规划好了,未来必然是大明的内阁阁臣之一,说不定还会是大明内阁首辅,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张居正面对这样的情况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将自己展现的更加和光同尘,仿佛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啊,张太岳不本来就是这样吗?难道他是装的?”
有些脑子不灵光的张居正同僚发出了疑问,他们之前看张居正那样子也不象假的啊。
那收受各种孝敬的手法,熟悉的就象是给他量身定做的一样。
他们不相信张居正这个表现是假的,只能说张居正有崇高理想罢了。
【隆庆元年,42岁的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入阁,担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一切好似都是这么的水到渠成,张居正进入官场,张居正职位升上去,张居正入阁。】
【当上大明内阁的阁臣之后,张居正也终于露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改革派。】
【虽然他是徐阶的学生,理应是一个保守派,但是他可是天降猛男张居正,岂能用一般人来对待。】
【张居正呈上《陈六事疏》,提出省议论、振纪纲等改革主张,与高拱一起推动隆庆年间的种种改革措施。】
【当然,张居正在此期间也收下了那个自称“张居正门下老狗”的男人,大明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戚继光戚少保。】
【万历年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