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煤炉上的青烟扭着弯往上冒,高林将梅童鱼码进四个粗瓷盘里。
鱼身子金黄金黄的,头大尾小,摆在盘里像四朵刚绽开的金菊。
每边锅中摆两盘,用竹筷架在盘间。
清蒸梅童鱼在盐渎是家常菜,讲究的是个鲜字,火候一到,鱼肉比豆腐还嫩!
等鱼蒸着,他蹲在河边石阶上削藕皮,夕阳把河水染成蜜色。
忽然高林瞧见石缝边的淤泥里有东西蠕蠕爬动,是只小龙虾,腹部黑黢黢的,像抹了层锅灰。
如今这东西在村里算‘害虫’,沟槽里钻得到处是,村里人都拿它喂猪喂鸭。
高林捏着龙虾须子瞧了瞧,这时候的虾比不得后世大,却也张牙舞爪的。
等用花椒大料煨上一煨,再撒把青红辣椒,这小东西也能上席面。
只是首先得先破了小龙虾‘有毒’的偏见。
小龙虾丢进河里时,水面‘啵’地冒了个泡。
高林怎么也不会想到,小龙虾这道菜品之后会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当然这是后话了。
铝锅盖子被蒸汽顶得“咣当“响。
高林手头的藕处理的差不多了,快步走向厨屋。
揭开锅盖时,热气裹着鱼香扑了满脸,梅童鱼的金鳞在蒸汽里闪闪发亮。
他用竹筷托起瓷盘,撒上切得细细的葱姜丝,淋上调好的酱汁,浇上去时“滋啦”一声,葱香顿时漫开。
他又拿来竹篮,将一碗鱼放入其中。提着篮子往后屋跑,刚拐弯就撞上回来的父母。
仓红英手里拎着农具责怪道:“着急忙慌干什么啊?”
忽然瞅见竹篮就笑出了褶子:“又给人姑娘送好吃的?”
“妈,锅里还有菜,范二他们回来就先吃。”高林侧身绕过母亲,布鞋底子在泥地上蹭得飞快,转眼就跑过了晒场。
仓红英望着儿子的背影,用骼膊肘碰碰高怀仁:“要不,跟去望望?”
“管闲事!”高怀仁瞪了她一眼。
仓红英也不恼,满脸笑容。
高林往小哑巴家走,红霞漫过稻田,水鸟扑棱棱掠过田埂,翅膀尖沾着点水光。
他踩在泥地上,听着身后的芦苇沙沙响,心里暖烘烘的。
“小哑巴!”还没到门口呢,他就扯着嗓子喊。
小哑巴正蹲在炉前扇风,听见高林的声音,猛地抬头,夕阳映得她脸颊红扑扑的。
望见高林手里提着个竹篮,踏着霞光走来。她眼睛亮闪闪,嘴角一弯,俩酒窝里像盛了蜜。
晒场上支着的小炉上,铝锅里咕嘟咕嘟响。高林望了眼里面的煮的东西。
清水里漂着几粒米,清汤寡水的。
“晚上就吃这个?”
小哑巴慌忙跑进堂屋,端出个豁口盘子,里头还剩着几块桂花糯米藕。
高林把竹篮递过去:“呐,晚上吃这个,粥里多放些米,今个在你家吃饭。”
小哑巴看着瓷盘里摆得整整齐齐的梅童鱼,金鳞闪闪,漂亮极了。
她没象往常那样摆手,小跑着把菜端进屋,又从米缸里舀出最后一点米。
舀了小半瓢,被高林拍了下脑袋:“够了够了,你当喂猪呢?”
她“嘿嘿”笑了声,耳根子泛红,端着木盆去河边淘米。风掠过河边的芦苇,沙沙地响。
高林刚问:“你妈身体怎么样了。”,东屋就传来声音。
“小林子”
高林一听丈母娘在叫自己,赶忙跑去。这次进入东屋就没有昨日那般紧张了,心情完全不一样。
他掀开门帘进去,李寡妇靠在床头,气色比昨个好了些,眼窝子没那么深陷了。也许是昨晚解决了心头大事的原因吧。
瞧见高林,她往屋外望了眼正淘米的女儿,又闻见堂屋里飘来的鱼香,嘴角就带上了笑:“总麻烦你。”
高林笑着摆摆手:“昨个不是说好的嘛,往后的日子,伙食的问题就交给我。”
李寡妇笑着点点头,满眼的慈祥。
“阿姨,你先休息,待会吃饭叫你。”
说罢,高林走出屋。小哑巴刚把米淘洗好,倒入锅中,接下来耐心等待就行。
夕阳沉到河湾里时,高林正跟小哑巴坐在码头石阶上。
“明个我要上报纸了。”他踢着水里的石子,惊起一圈圈涟漪。
小哑巴坐在旁边,辫子垂在膝盖上。布鞋放在一旁,那一双粉嫩的小脚泡在水里晃荡。闻言偏过头,眼睛忽闪忽闪。
她不懂上报纸是多大的事,只看见高林说话时,夕阳正照在他睫毛上。
“我过两天会买个自行车,到时候我带你去城里看电影。”
高林握紧拳头:“《少林寺》知道吗?武打片!嚯嚯嚯!”说着像模象样的比划了两下,却先把自己逗笑了。
只有此刻,他才觉得自己是二十岁的青年,原来年轻就可以做这在旁人眼中显得有些幼稚的事情。
小哑巴瞅着他手舞足蹈的模样,嘴角跟着往上翘,又赶紧抿住,偷偷往东屋瞟了眼。
她很想去,但是放心不下母亲。
高林瞧出了她的顾虑:“没事,到时候我们晚上去。”
小哑巴咬着唇,脸色绯红的点点头。
“你瞧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