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菜肴已撤下大半,换上了清茶。
气氛融洽,话题也从品评菜品转向了更随意的闲聊。
刘文韬经理亲自给高林和范二续上茶水,脸上带着笑容。
“小高同志,今天这顿饭,吃得可还满意?”
刘文韬笑着问道,目光状似不经意地扫过高林。
“李师傅的手艺,叹为观止。”高林由衷赞道,这并非客套。
“满意就好,满意就好!”
刘文韬连连点头,抿了口茶,语气变得有些感慨:“说起来,老李这人啊,手艺是有的,就是性子太超然了些。”
他微微叹了口气,象是随口抱怨。
“你也看到了,他就守着那几道拿手菜,心思大半都飘在诗词歌赋上。我们建军饭店这么大个摊子,光靠这几道精品撑着,终究是唉,后继乏力啊。”
他放下茶杯,目光诚恳地看向高林。
“小高同志,你是懂行的,更是懂味也懂艺的年轻人。不瞒你说,我是真羡慕竹林饭店的张师傅,有你在旁边时不时提点交流,那菜式,多有活力?”
他话锋一转,带着点试探和希冀。
“你看有没有时间,也跟老李聊聊?让他也看看,这灶台上的烟火气里,也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来?
我这当经理的,有些话,说多了,他反倒觉得是铜臭气,污了他的清雅。”
这番话,刘文韬说得极其含蓄。
但其内核目的,是让李墨轩将更多精力投入厨艺创新,服务于饭店。
高林点了点头:“刘经理过誉了。李师傅境界高远,我倒是很想去请教请教。交流不敢当,学习是真心的。”
其实一般店面有这么几道招牌菜已经完全不成问题了,后世的许多店面都是靠着一两道招牌菜从而知名的。
“哎呀,那太好了!”
刘文韬脸上露出真切的喜色。
“老李就在后厨呢,估计又在琢磨他的新诗了。正好也看看我们后厨,提提意见!”
他亲自起身引路。
后厨比想象中更整洁有序,但此刻气氛有些安静。
李墨轩正背对着门口,站在宽大的案板前,一手托腮,一手无意识地用刀在一根白萝卜上轻轻划动,眼神放空,口中念念有词,显然神游天外。
“老李!”刘文韬提高声音唤了一声。
李墨轩回过神,看到站在经理身后的高林:“高林同志。”
高林来吃饭的事情,刘文韬昨晚便已经告知了他。
“来向李师傅学习。”
高林微笑,目光落在案板上那条被随意刻了几刀的箩卜上:“李师傅这是在练刀工?”
李墨轩摆摆手,带着点文人的自嘲:“雕虫小技,聊以自娱罢了。不值一提。”
高林走到案板旁,看着旁边水盆里浸泡着的几块四四方方,雪白细腻的嫩豆腐。
“厨艺与艺术,本就相通。我一直认为,一道真正的好菜,色香味形意,缺一不可。
这‘形’与‘意’,便是厨艺通向艺术的桥梁。”
这话显然说到了李墨轩心坎里,他眼睛一亮:“意?”
高林点头,话锋一转。
“不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或许不止于凉菜雕刻。有些看似简单的食材,用极致的技艺去呈现,也能化平凡为神奇,展现出另一种意境之美。”
李墨轩来了兴趣:“比如?”
高林微微一笑,挽起袖子,净了手。
他指着那几块豆腐。
“比如,这块豆腐。”高林的声音平静而专注。
后厨里几个打下手的学徒和范二都好奇地围了过来。
刘文韬也屏住了呼吸。
只见高林取过一把文武刀,刀锋寒光流转。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瞬间沉凝。
先将李墨轩手中的箩卜取来,切开,底部削平,稳稳摆放在砧板上。再将水中豆腐捞出,小心夹在箩卜中央用以稳固。
手腕轻抬,刀刃切入,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感。
没有大开大合,只有手腕和指尖精妙到毫巅的控制。
李墨轩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是行家,见到豆腐切而不断,心中涌起一丝骇然。
片刻之后,高林手腕一收,刀刃离水。
他极其小心地用平刀托着那块豆腐,将它缓缓移入一个盛着清水中的青花瓷盅里。
当豆腐完全没入水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它在水中缓缓地绽放开。
均匀如发的豆腐丝,从中心向四周层层舒展,如同一朵洁白无瑕的秋菊正在盛开。
花瓣细密,根根分明,在水中微微摇曳,展现出一种脆弱而惊心动魄的美感。
“清水出芙蓉,妙手雕秋菊!”
李墨轩失声惊叹,眼睛死死盯着那盅中绽放的“菊花”,充满了震撼!
他未想过,一块最普通不过的豆腐,竟能以如此内敛又如此惊艳的方式,展现出如此纯粹的艺术美感!
这已不仅仅是厨艺,这是将食材物性与刀工技艺融合到极致后诞生的艺术!
“这是菊花豆腐!”李墨轩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斗。
“恩。”
高林轻轻放下刀,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