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围坐在建军饭店的大圆桌旁,望着桌上几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家常菜,眼睛都直了。
平日里习惯了咸菜萝卜干配米饭,这般油亮鲜香的吃食却难得一见。
众人早按捺不住,纷纷动筷。
夹一筷子醋溜土豆丝入口,酸、辣、脆爽直窜味蕾,激得人头皮发麻,紧跟着便是满口鲜浓。
“嚯!这土豆丝!又脆又入味!比我婆娘炒的强百倍!”一个年轻徒弟忍不住咋舌。
青椒炒肉片油润喷香,肉片滑嫩,青椒带着股鲜辣,浓郁的酱汁裹着米饭,让人扒饭的速度都快了几分。
“真下饭!这肉怎么炒得这么嫩?”另一个工人边嚼边含糊着问。
西红柿炒蛋金黄软嫩,酸甜茄汁裹住每一块鸡蛋,拌进饭里,连米粒都染上了诱人的红。
“真香啊!”有人不住赞叹。
麻婆豆腐更是惊艳,红油赤酱里,嫩白豆腐块,颤巍巍的,入口先是浓郁酱香与鲜香,跟着是淡淡的麻与辣,瞬间便征服了味蕾。
“乖乖!这豆腐!又麻又香又烫嘴!过瘾!”
老师傅的一个徒弟吃得额头冒汗,筷子却半点不停。
饭桌上,夸赞声此起彼伏。
工人们头也不抬地吃着,满嘴流油,脸上漾着纯粹的满足与惊叹。
高林这几道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凭着最扎实的味道与火候,彻底收服了这群劳作汉子的胃与心。
李墨轩不知何时已站在后厨通大堂的门口,静静望着这热闹场景。
看那些朴实的工人们狼吞虎咽,连盘里汤汁都舍不得浪费,小心翼翼拌进饭里,吃得香甜又满足。
再想想自己主灶上那些追“形色”和工序繁复的菜,食客们似乎从未有过这般纯粹的笑容。
他清癯的脸上,眉头微蹙,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高林收拾着桌上空盘走进后厨,见李墨轩若有所思,便放下空碗轻声道。
“李师傅,其实做菜,有时不用想太复杂。你看他们,吃得开心吗?吃得满足吗?”
他朝外面指了指那些脸上洋溢着笑容的工人们。
李墨轩抬眼看他。
高林笑了笑,语气平和:“食物最终的目的,不就是填饱肚子,让人吃得舒坦?只要大家伙吃得开心满足,觉得这顿饭值,就够了。
李墨轩一愣。
他长久以来执着于精雕细琢,追求独特的“艺术表达”,却不知不觉间忽略了厨师最本质的内核。
让食客获得味蕾与心灵的满足。
高林这朴实无华的家常菜,还有工人们纯粹满足的笑容,象一面镜子,照出了他心底的盲区。
他怔怔望着高林,又看向外面刮着盘底的工人,眼神从迷茫渐至清明,最终化作一声悠长叹息,脸上露出释然又带些惭愧的笑意。
他明白了。
高林没再多说,洗了手,招呼着吃饱喝足的工人们离开,返回铺面。
回到铺面,工人们脱下外褂,找个阴凉处歇脚。高井的师父捏着烟杆走到高林身边,问:“开业的日子定了?”
高林正查看上午的进度,闻言略一沉吟:“打算定在十月一号,又是国庆又是中秋,日子好。”
老师傅点点头,没再说话,转身坐到墙边休息。
中午十二点半,工人们稍作歇息,在老师傅的催促下重新起身干活。
时间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弥漫的粉尘以及辛勤的汗水中悄然溜走,三天一晃而过。
九月三十日上午,高林在竹林饭店支好摊子,跟食客们说,明天一早就要换地方摆摊了,就在建军饭店斜对面。食客们纷纷道贺。
收摊后,高林带着范二直奔铺面。
竹林饭店门口,大黑三人正扫地,看着高林离去的背影,猴子先开口:“大黑,我们明天要不要包个封子去?”
大黑瞥了眼竹林饭店的招牌,目光闪动,似在琢磨什么。
胖子把笤帚一扔:“要去你们去,我可没钱。这么些日子了,工作的事一点谱都没有。”说罢转身就走。
猴子见昔日兄弟动了脾气,刚要去劝,却被大黑伸手拦住。
猴子见状急忙说:“胖子要走了,我去劝劝他。”
大黑望着胖子气鼓鼓的背影,缓缓摇头,“随他吧。
97
他转头对猴子说:“明个我们俩一早就去高林那。”
猴子懂了大黑的意思,缓缓点头:“行!”
高林和范二望着焕然一新的铺面,脸上不由漾起笑容。
曾经蒙尘的小窗拓得更宽,装上了能朝外打开的亮堂玻璃窗,阳光毫无阻碍地涌进来。
斑驳墙壁刷了雪白石灰,虽还有些刺鼻味,却格外亮堂。
靠里墙处,用砖和水泥砌的大灶台稳稳立着,灶口宽,烟道笔直通向屋外。
另一侧墙边,是一排厚实木板钉的长条案板,平整结实。
地面用水泥抹过,虽粗糙,却平整干净。
葛经理和刘文韬“赞助”的几张旧桌椅摆在中央,数量不多,却已初具饭馆模样。
高井的师父正带着徒弟做最后的收尾。
老师傅依旧精瘦沉默,望着三天的成果,眼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高林走上前,将早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