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一众贵客,又忙忙碌碌地招呼完最后一波早高峰的食客,时间已近上午九点半。
喧嚣的人声渐渐散去,只留下满桌的狼借。
赵家老四感叹:“今个来了这么多人!”
高井和范以花走到高林身边,面色有些复杂。
“林子。”高井声音有些干涩。
“你看这一上午,我们什么忙也没帮上。”
范以花在一旁点头,眼神里透着焦急和羞愧。
整个上午只有高林和范二在忙,云苓也在一旁帮忙收钱。
甚至连大黑和猴子都能找到事情做。
唯独高井两口子,面对这全然陌生的节奏和环境,空有一身力气却不知该往哪里使。
高林将炉火熄灭,笑着说。
“这还没开始呢,今个让你们上来,就是先熟悉熟悉地方。
等后面开始做菜,那才是正经要人手的时候。洗菜、跑堂、收碗、洗碗,活多着呢,到时候就怕你们嫌累!”
哥嫂听到这话,两人才松了一口气。
他们不怕累,就怕自己成了累赘“这就好,这就好!”高井脸上的愁云散去。
高林点点头,随即从怀中掏出了前些日子刘文韬送给他的购货卷和一份清单,一起递给了大哥。
“哥,还得辛苦你和嫂子,再跑一趟人民商场。带上范二,帮我买些东西回来。”
“云苓。”高林朝柜台那边唤了一声。
云苓正将一沓沓毛票、分票仔细按面值分类归拢,闻声立刻抬头。
“拿五十块钱给我。”
听到这话,她立马点出五十块钱递去。
高井接过钱,重重点头:“行!放心,交给我们!”
他拉上范以花和范二,三人风风火火地出门采购去了。
店里暂时安静下来。
高林开始收拾那几位宾客送来的礼物。
他先拿起张庆国送的红布包裹,解开一看,里面赫然是一把厚背薄刃的文武刀。
高林掂量了一下,手感极佳,这份礼,太合他心意了。
接着是李墨轩送的东西。
蓝布包裹,四四方方,提在手里,分量十足。
解开蓝布,里面是一块厚实无比的长方形硬木砧板。
木质紧密,纹理清淅,边缘被打磨得圆润光滑。
这年头,后厨多用的是厚实的圆形墩木砧板,耐砍剁。
这块方形砧板,更适合小厨房或精细案板工作的。
高林将那砧板拿到水池旁冲洗。
“二爷!”
赵家老三走了过来,手里捧着一个薄薄的红包,脸上带着些许腼典。
“这是我们兄弟四个凑的一点心意,不多,就图个彩头,祝您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红包不算厚,但那份心意沉甸甸的。
高林微笑着将红包收下。
“有心了。”
他把红包都收拢起来,对云苓招招手:“云苓,来。”
云苓走了过来。
高林把今天收到的红包都交到她手里,眼神带着信任和鼓励。
“把这些份子钱和今天的流水,先收好,仔细点一点,记个帐。”
云苓看着手里沉甸甸的一沓钱票,又看看高林信任的眼神,用力地点点头:“恩!”
没过多久,高井三人就回来了,大包小裹地提满了锅碗瓢盆和崭新的茶瓶、
碗筷。
店里顿时又忙碌起来,归置新东西,清理旧战场。
高井和范以花这下子可算找到了用武之地。
搬东西、擦洗新碗碟、摆放暖水瓶,干得热火朝天,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忙忙碌碌,转眼就到了中午饭点。
店里空空如也,早上备的食材早已消耗一空。
高林一挥手:“走,去建军饭店吃。”
高林做主,点了几个硬菜。
饭毕,稍作收拾,高林不再耽搁。
今天下午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他看着云苓,随后对哥嫂说道。
“大哥,嫂子,店里先交给你们收拾。二子,你留下帮忙。老三,老四。”
高林招呼着。
“跟我走,去竹林饭店!”
四人出门,高林推上自行车,本想载云苓,但想到赵家兄弟只能靠腿,便作罢。
云苓很自然地跟在他身边。
国庆的建军路上,街头巷尾早已换上了节日的盛装。
他们穿行在热闹的街道上,立刻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忠字塔广场,这座盐渎的地标性建筑被装扮一新,塔基周围摆满了宅紫嫣红的菊花。
巨大的红色横幅从塔顶垂落,上面写着“庆祝祖国成立三十三周年”。
广场上人流如织,不少单位正组织职工排练游行队伍,锣鼓喧天,口号阵阵。
“祖国万岁!”“实现四化!”
人民商场的外墙也挂上了庆祝国庆的标语和彩旗。
门口人头攒动,挤满了采购节日物资的市民。
崭新的橱窗里展示着时兴的电视机和电冰箱,吸引着无数艳羡的目